時間:2023-07-18|瀏覽:287
第一個問題,關于錢包地址,公鑰和私鑰。
說區塊鏈世界,先說一下現實世界。在現實的銀行體系中,我們開戶的時候獲得一個銀行卡號和密碼。在區塊鏈世界中,公鑰私鑰就相當于銀行卡號和密碼。
只不過我們的公鑰和私鑰是隨機生成的,是唯一一對兒。不需要中心化的中介機構做擔保。
公鑰和私鑰是經過加密算法所生成。比如橢圓加密算法,其實就是一個方程組。公鑰和私鑰的本質就是方程組的x值和y值。
這個線其實也不是一個橢圓,實際上是一個喇叭口形狀。你把它想象成一個漏斗樣子。
大概的要求是在橢圓曲線上做一條切線,什么叫切線?就是一條直線和一個曲線擦了一下,只能接觸一下,然后這個切線與這個曲線上的另外交點,再以x軸作對稱點,得到y值,公鑰。
再來回顧一下公鑰和私鑰的特征。私鑰可以推出公鑰,公鑰不能反推。公私鑰都可以對某一段信息進行加密,然后互相解密。
公鑰相當于卡號或賬戶地址,接收數字貨幣。私鑰是用作簽名,證明你是你,打開賬戶,具體過程我之前寫過。在區塊鏈的世界中,誰掌握了私鑰,誰就掌握了最終權利。
第二個問題,關于轉賬,公鏈通證和代幣,去中心交易所。
各個公鏈的代碼不同,公鑰之間并不直接通用。一般情況下,比這個特幣轉比特幣,以太坊轉以太坊。
大家經常會聽到一個英文單詞叫token,通證。公鏈的token,叫做原生或者公鏈通證。而沒有公鏈的,依附于某一條公鏈上的智能合約所發行的token就是代替通證。比如link,uni,還有前兩天的bzz。
為什么要發行通證?因為公鏈需要有人維護賬本兒,說白了要給錢,就是一種激勵機制。
代替型通證也一樣。
具體的轉賬過程其實非常簡單。你看到的提幣或者充幣。只要打開某項目地址,復制粘貼就可以,一般需要一定的手續費和時間確認。手續費高先走,手續費低后走,交易越多。網絡越擁堵,干脆得越高。
有人在問去中心化交易所在哪兒,其實只是錢包里的一個app,類似于微信上的小程序。
注意公鏈之間不要互相轉錯地址。像以太坊這種公鏈,它可以接收以太坊上發行的其他代替型通證。
第三個問題,關于錢包的保密,助記詞,安全性。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錢包的私密性。現在保存數字資產的形式,要么就是交易所,要么就是熱錢包,要么就是冷錢包。
其實交易所并不是一個錢包。或者說交易所自己有自己的錢包,你把錢放到交易所上。交易所給你的其實是一種兌換券。當然資產規模越大也就越安全,這和中心化的機構是一樣的。
去中心化的錢包如果聯網的時候就叫做熱錢包,他斷網以后就是冷錢包。還有所謂的硬件錢包,還有紙錢包,這其實都算是冷錢包,因為不聯網。
冷錢包安全的原理就在于他全程是不聯網的,他可以做到制作的時候不聯網,拿私鑰的時候不聯網,他甚至可以做到從頭到尾一直都不聯網。
注意在使用去中心錢包的時候,抄寫助記詞,生成密碼這些環節一定要全程斷網,不要讓別人看見了。
還有就是你可以用另外一個手機做一個冷錢包授權。在你的斷網手機上,甚至連你的錢有多少都看不見。大家可以在網上自己搜一搜細節教程,太多了。
第四個問題,再說說場外otc。
最后還是再說一下場外交易otc。很多網友表示自己一直想不通這個問題。我今天在用最直白的話解釋一下。
比如在九四事件之前,那個時候其實就叫場內交易,這個概念最早來源于股票市場。就是大家到交易所去買比較正規化的,標準化的東西。
而94之后呢?交易s出海,不再允許這種把錢打到交易s內部進行交易。而是交易所就你和手里有這些東西是找的人,實際上這個所已經不存在了。這就是所謂的otc,overthecounter。
用過交易所的人,你仔細想想這個過程,應該就明白了,咱還是點到為止。
遇到熊市,很多人非常不放心,那就是兩個建議,第一,把錢各個地方都留上一部分,所謂狡兔三窟。避免系統性風險。
第二,還是那句話,多看看書,多了解一下區號鏈的底層邏輯,不要糾結于短期價格和一些情緒化的消息,誰也受不了。
如果你能確信,你自己理解他會有發展,死不了,是不是心里就安心多了?
別人告訴你,他就是一串代碼,你告訴他這一串代碼代表了高深的技術。別人告訴你他是騙局。你告訴他各個區塊鏈項目是在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別人說這都是虛幻的財富,你能提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