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7|瀏覽:280
今天小編來聊聊最近比較火的話題-聯合挖礦。小編通過對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司進行了解后總結出的一些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那首先我們先得了解什么是聯合挖礦。 聯合挖礦是近期一些公司推出的業務模式,簡單來講就是礦商不再需要用戶來購買自己的礦機,只需要客戶自己準備好對應算力的質押和GAS就可以參與挖礦,產出的收益和公司按比例分成。目前市面上一些礦商是四六開,礦商拿四成用戶拿六成,極少數是三七開。然后了解到的很多公司一般挖礦周期是以一個扇區生命周期540天為主,到期后退還對應的質押。礦商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降低用戶入場的門檻,這種模式對于FIL礦工來說幾乎零風險0投入。
那么小編發表下自己的觀點。首先就是降低客戶入場的門檻這點,為什么偏偏在這個時間節點呢?在4月份幣價最高238U的時候不出來呢?反倒是在幣價大跌接近40U的時候呢?
目前FIL的質押加上GAS消耗,都已經只需要6枚不到了,市場上的頭部礦商,目前普遍都在降價。入場成本相比主網上線的時候20U一枚,那時候質押加上GAS單T需要的FIL接近20枚左右。對比近期低價40U左右的6枚左右,現在的入場成本比那個時候低了很多。所以門檻其實是不增反降的。當然用戶看的確實是自己的投入產出比,這是核心。沒了機器的成本,就沒有回本周期這一說,產出多少是多少,看起來是用戶賺了。但是換個角度想想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們仔細想想這些公司為什么推出這樣的模式呢?真的是為用戶著想嗎?無奸不商這個道理我想大家都懂。
綜上小編發表下自己的觀點,首先提出聯合挖礦的公司都是小公司,可能在早期屯了大量的機器但是沒賣出去,出現了滯壓風險。因為我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沒有頭部前5的礦商公司推出這樣的模式,市場是最聰明的,沒有哪個公司會有錢不賺。沒有參與肯定是這樣的模式有讓大公司不能接受的理由,不管是成本,還是長期發展的考慮等等。小公司沒有技術,所以不需要在乎公司能否長遠發展,只需要通過各種花里胡哨的模式來吸引用戶的眼球。來達到盈利的目的,然后是卷鋪蓋跑路,還是換新項目繼續割韭菜,這些都是有很可能的。合作一家公司,需要把質押充到該公司的APP的里面,然后質押到公鏈。這些小公司完全可以在低價的時候大量購入FIL,然后你參加的聯合挖礦,通過一些方法讓你看到產出每天都是在上漲的或者穩定的,等韭菜長得差不多了,直接APP一關跑路,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再來算個賬,聯合挖礦一般以540天按照現在的產出和投入。我們拿100T舉例,質押和GAS算6枚。總投入就是600枚FIL以現價70U算,那就是35000U,一天的產出是3.64枚FIL。按照一個扇區周期來算540天,考慮到產出遞減我們按照1.82枚一天來計算就是994枚左右。如果到時漲到100U,總產出就是994*100*0.6=59640U。也就是實際你540天賺了59640U,而公司賺了39760U。按照現在市場頭部平均單T價格262U來計算100T也就需要26200U成本,對比就出來了如果你前期跟頭部公司合作投入了這個26200U買機器現在就可以多賺13560U。這就是差別,如果幣價越高那么差異會越大。FIL本身就是長期項目,安全穩定才是王道,所以綜上再結合我的觀點,你品你細品。
來源:騰訊網
熱點: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