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6|瀏覽:265
受去年疫情影響,社會經濟整體下行,就業壓力也普遍加大,人們的生產生活加速向網上轉移,由此也助長了網絡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滋生。
資金短缺的網民,容易被套路貸詐騙;找不到工作的網民,容易被兼職刷單詐騙;經常網購的網民,容易被冒充客服和虛假購物詐騙;有投資意愿的網民,則更容易被引誘參與虛假投資理財和網絡賭博;冒充公檢法實施的詐騙、網絡交友殺豬盤類詐騙案件也時有發生。
近期,由于比特幣市場行情較好,以虛擬貨幣投資為名義進行“殺豬盤”詐騙的騙局也開始再次冒頭。
據《錢江晚報》報道,某36歲企業員工遭遇虛擬貨幣“殺豬盤”被騙近千萬元。在去年9月底,小琳(化名)通過交友軟件結識了劉磊,在確立網戀關系后,劉磊多次告訴小琳自己對數字貨幣非常了解,并且交易獲利頗豐。
10月1日,劉磊發送鏈接指導小琳下載軟件并提幣。在交易初期,小琳賺了好幾百萬虛擬貨幣,并從平臺成功提現20萬元左右。11月16日,小琳提幣操作失敗,選擇報警。目前杭州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今年3月,《錢江晚報》同樣也報道了一起虛擬貨幣“殺豬盤”案例。來自溫州的小莉在珍愛網認識了一名自稱本科畢業、做投資的“精英”男士楊某。在贏取好感后,楊某便開始請小莉幫忙購買比特幣,并推薦小莉自己注冊賬戶“賺點零花錢”。
按照楊某的“指導”,小莉在虛假數字貨幣交易平臺買入了一些比特幣,但提現時發現還需繳納保證金。隨后小莉接連向平臺繳納了包括保證金、激活金、比特幣等在內的40.7萬余元。意識到這是一個無底洞后,小莉上網查詢發現,這是典型的“殺豬盤”騙局,當即選擇報警。
很多受害人之所以被騙,實際上還是因為自身并不了解區塊鏈技術和虛擬貨幣,由此非常容易走入虛擬貨幣“殺豬盤”陷阱。虛擬貨幣“殺豬盤”是指利用網絡交友,誘導受害人購買數字貨幣并轉移到詐騙分子指定的虛假平臺或地址,進而實現詐騙的目的。一般情況下,虛擬貨幣“殺豬盤”通常會經過下面幾個步驟:
1. 詐騙分子事先會準備好人設、交友套路等“豬飼料”,然后利用網絡社交工具(QQ、陌陌、抖音、soul等)、或者在短信、網頁上發布推廣股票、外匯、期貨、虛擬貨幣等投資理財的信息,尋找被他們稱為“豬”的詐騙對象;
2. 確定詐騙對象之后,詐騙分子會告訴對方自己能輕松賺錢、有內幕消息、有網站漏洞,謊稱自己是職業投資顧問、專業交易員等,或者通過建立戀愛關系取得受害人的信任,這個過程被稱為“養豬”;
3. 最后,詐騙分子會以各種投資名義讓受害人先到正規交易平臺用現金購買虛擬貨幣,再誘騙對方將已經購買的虛擬貨幣轉移到詐騙分子指定的虛假平臺或者地址,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將自己的資金轉移到詐騙分子的口袋,讓對方成功達到“殺豬”的目的。
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其實也帶來了許多新型的虛擬貨幣詐騙套路,雖然現在很多有關部門都在加大力度重拳出擊,但類似案件仍屢禁不止。其實最有效的處置措施,還是要提高公眾認知,提高自我防范意識。為此,我們應該做到四個“不”字:
1. 不聽。保持清醒頭腦,所謂的“牛市”、“高收入”都是犯罪分子設計好的騙局,“炒股群”和“虛擬貨幣投資群”群內除了被害人,其他全是詐騙分子;
2. 不信。網絡交友需謹慎,不要輕信網友,也不要相信“穩賺不賠”“低成本、高回報”之類的投資賺錢謊言;
3. 不貪。拒絕博彩、拒絕虛擬貨幣高報酬的投資誘惑,要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有貪念才會受騙。
4. 不轉賬。不要給陌生賬戶轉賬,在對熟人進行轉賬時,也一定要保持十分謹慎,平時多與身邊親朋好友多溝通、多詢問,防止落入“圈套”。
來源:百度 作者:廊坊網警巡查執法
熱點:虛擬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