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6|瀏覽:357
最新消息顯示,潤州區檢察院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對“雙子新約”網絡傳銷案的17名犯罪嫌疑人提起了公訴。
該案件中,李某等人在2020年5月明知網絡傳銷違法的情況下,自行研究了一種新型傳銷模式,并進行了優化改進。他們設計了“雙子新約”網絡傳銷平臺,并聘請了3個技術團隊開發了1.0版本和2.0版本,還租用了云服務。平臺于2020年8月中旬正式上線。
為了運營“雙子新約”網絡傳銷平臺,李某等人還開發了某G交易所和某K交易所,并設置了“通兌塔”。他們利用這兩家交易所進行虛擬數字貨幣母幣和子幣的交易,假裝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吸引更多人加入。
截至案發時,該平臺共有注冊會員8.4萬余個,發展層級達到316級,涉案金額達14億元。
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李某等人還開發了相應的交易所,讓“雙子新約”網絡傳銷平臺產生的母幣和子幣在某G交易所和某K交易所內交易。同時,他們招募了人員對交易所進行維護和操盤,以人為操縱母幣和子幣的價格,并限制會員退出,從中獲利。
此外,他們還利用機器人程序在某G交易所和某K交易所內增加交易量,營造平臺超高的活躍度,增加對公眾的吸引力。
該案的檢察官告訴記者,實際上,“雙子新約”的1.0版本和2.0版本根本沒有任何實際經營活動,也沒有產生任何實際收益。然而,通過該平臺吸收進來的資金卻需要支付平臺維護、日常支出、工資發放以及租用辦公場地等各種費用。所以,李某等人心知肚明,項目崩盤是遲早的事情。
在2020年底,李某等人將兩個交易所內的母幣和子幣價格推高,吸引更多資金涌入。然后,自導自演黑客攻擊平臺,制造資金無法取出的假象,以安撫會員情緒。之所以延遲“崩盤”,實際上是為了在割完最后一波投資者后逃跑。
由于該案的手法新穎、涉案金額巨大,并且涉及的人員眾多,潤州區檢察院第一時間介入調查。他們通過多次案情會商提出了18條偵查建議,引導公安機關圍繞區塊鏈去中心化和虛擬貨幣交易的特點,重點調查服務器代碼、平臺數據等內容,以查明傳銷組織的發展層級、投資運營和計酬方式,進一步明確吸收的資金數額。
同時,承辦檢察官與律師加強合作,共同做好釋法說理和政策解釋工作。最終,促使17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5人自愿認罪認罰,13人主動退出違法所得,共計4.47億元。
潤州區檢察院綜合考慮量刑標準、事實證據和悔罪表現等因素,針對17名犯罪嫌疑人提出了刑期及罰金的量刑建議,刑期從二年至六年不等,罰金從十萬元至一百萬元不等。
目前,該案正在法院審理中。
不管一個項目宣傳得多么牛逼,我們只需要看它的模式就行了。傳銷幣肯定使用模式來賺錢,如果僅僅是靠靜態收益,是無法賺到什么錢的。因此,這種模式很容易被操盤手內外雙割。這樣的項目只是為了收割那些智商不高的人,所以大家還是要謹慎。
熱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