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瀏覽:306
報告指出,到2021年9月,所有加密資產的總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是2020年初的10倍。加密資產生態系統也在蓬勃發展,包括買賣平臺、錢包、礦工和穩定幣發行商。
IMF專家強調了許多實體在風險管理、治理和運營方面的不足之處。他們提到了加密貨幣交易所在市場動蕩時期面臨的波動和中斷,以及與黑客入侵客戶資金有關的盜竊案件。盡管這些事件目前對金融穩定沒有重大影響,但隨著加密資產的普及,它們對整體經濟的潛在影響將增加。
報告還指出,消費者保護仍面臨相當大的風險,尤其是在信息披露和監管方面存在限制或不足的情況下。
目前有超過1.6萬種代幣在各種交易所上市,其中約9000種仍然存在,其余的代幣可能已經消失。加密資產的不完全匿名性也給監管機構帶來了數據漏洞,并可能為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提供機會。
專家警告說,由于不同國家的監管框架存在差異,加密貨幣生態系統受到限制。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大部分交易是通過在離岸金融中心運營的實體進行的,這使得監管和執法變得困難,并且在沒有國際合作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
報告還提到了穩定幣,即與美元保持穩定兌換比例的加密貨幣。2021年穩定幣的供應量預計將增加4倍,達到1200億美元。然而,由于穩定幣的多樣性,可能存在欺詐問題。由于其儲備構成的不同,一些穩定幣可能成為資本外逃的目標,對金融體系產生連鎖反應。由于投資者對儲備質量的擔憂,資本外流的動機可能增加。
報道指出,雖然很難衡量加密資產的采用范圍,但調查和其他指標表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領先。2021年,這些國家居民在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交易量顯著增加。
報道還提到,由于加密資產具有逃稅潛力,它對稅收政策構成威脅。隨著對加密資產的需求增加,可能會促使資本外流,影響外匯市場,減少貨幣發行權帶來的收益。
最后,報告強調,加密貨幣挖礦活動從東亞轉移到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對國內能源使用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更多依賴二氧化碳密集型能源以及補貼能源成本的國家。
因此,IMF官員呼吁政策制定者制定全球標準來規范加密資產的應用,并提高監督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能力。他們還要求相應的穩定幣法規與其風險和經濟功能相匹配。針對加密貨幣活動進一步繁榮的新興市場,他們建議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并考慮各自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