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瀏覽:269
Avalanche、Solana、Celo、Terra、Mina、aelf等一批致力于突破可擴展性瓶頸的公鏈,它們經過數年開發后紛紛上線。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太坊擁堵下的溢出效應,更重要還是這些公鏈帶來的底層技術突破。與此同時,它們與以太坊不同的價值主張也注定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它們攜手把公鏈帶入新的發展階段。
2021年8月31日,誕生于2017年的aelf完成主網升級,其ERC20代幣ELF向主網幣切換,基于此,生態建設的宏偉藍圖徐徐展開。
孕育時間長,發力時間晚,知名度略低,但這絲毫沒有影響aelf在公鏈賽道的“卡位能力”。借助可擴展性、跨鏈互操作性、開發者友好性上的技術突破和價值主張,它很有能成為公鏈大戰里沖出來的“黑馬”。
孕育四年,公鏈迎來底層技術突破
OpenSea是目前以太坊燃燒排行榜第一的應用,截至發稿,交易一次手續費約為0.04ETH,約合140美元。這遠遠超過了用戶能夠接受的正常區間。暴漲的GAS費嚴重阻礙了用戶體驗以太坊應用。
2021年1月,《Rollup不完全指南》發布,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Buterin(V神)稱zkSync、Optimism和Arbitrum等Layer2解決方案將成為實現以太坊可擴展性的主要手段。這帶火了Layer2概念,但也表明以太坊在可擴展性上壓力巨大,從短期到中期看,它無法通過自身來“解決”交易擁堵問題。這就給了aelf這些競爭者彎道超車的機會。
從aelf白皮書里看到,其在解決公鏈可擴展性問題上創造性的運用了與單鏈架構不同的“一主多側”架構。主鏈主鏈通過AEDPoS這種DPOS型共識機制可實現高頻、穩定出塊,提高主鏈性能。進而為降低鏈上生態的成本打下基礎。
多條側鏈的架構改變了“一鏈一合約”的傳統模型,使得每條側鏈可以專門處理某一種類型的交易,進而更加切合目前DeFi、GameFi,甚至是未來更多區塊鏈業務的需求。而且,多條側鏈可以并行執行,進一步提升aelf的擴展性。
據白皮書披露,理論上這些側鏈還能成為更低一級側鏈的主鏈,進而再次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