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瀏覽:279
但是,隨著IPFS的誕生,情況發生了改變。所有的源數據通過IPFS協議存儲后都會生成一個獨一無二的哈希值,也可以稱為標記。只有擁有這個哈希值的人才能真正訪問這個數據。換句話說,IPFS讓數據歸用戶或創作者所有。
舉個例子,有人將一部電影上傳到IPFS,比如《祖宗十九代》:ipfs://QmbrwEH4AEQhUN929yPy4j5B2PfQYk3JJyG8iq7HVoXbia。這個“亂碼”其實就是哈希值。盡管是相同的數據,但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設備使用IPFS存儲會生成不同但唯一的哈希值。版權方可以公布哪些哈希值是官方認可的,從而很容易識別盜版。
IPFS理論上可以對所有存儲的數據進行哈希化,實現數據確權。以太坊則有一個協議標準叫做ERC721,利用這個協議,理論上可以將所有數據變成不可替代的令牌(NFT),實現數據的交易行為。
然而,區塊鏈只是一個分布式賬本,無法存儲大規模的數據。想想看,有些數據可能有幾十甚至上百GB,怎么可能存儲在一個賬本上呢?因此,盡管ERC721協議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卻始終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IPFS的誕生改變了這一情況,因為數據存儲在全球的數據中心中,每個數據都有一個對應的哈希值將其存在區塊鏈上就變得非常容易。
將這個哈希值轉化為NFT,就實現了數據的確權和交易。這就是未來Web3.0時代的樣子。
從投資的角度考慮,既然IPFS和以太坊扮演著“平臺”的角色,它們自然擁有極高的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