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瀏覽:251
央行行長易綱在芬蘭央行新興經濟體研究院成立30周年紀念活動上表示,從2019年底開始試點推廣數字人民幣,目前已經在10個城市和2022北京冬奧會場景進行試點,部分城市還推出了數字人民幣綠色出行、低碳紅包等應用場景。截至今年10月8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350萬個,個人錢包數量達到1.23億個,交易金額約560億元。
同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楊德林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人民幣具有兩大優勢:一是降低發行成本,有利于監管和貨幣政策的精準實施;二是降低交易成本,減少支付障礙,使大眾能夠更便捷、低成本地享受普惠金融服務。
從2014年成立法定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開始,到如今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不斷擴大,用戶數量和使用量逐漸增加,數字人民幣已成為普通民眾關注的熱門領域之一。
今年6月,北京市民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乘坐地鐵出行;今年8月,陜西省高速公路實現了第一筆數字人民幣繳費支付,數字人民幣在高速公路收費等場景得到了快速應用。從出行場景來看,數字人民幣試點已經在全國多地的各類出行中取得了初步成果。此外,在今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數字人民幣也有所亮相。展館內的60多家商戶和100多臺自助售賣機提供了數字人民幣一站式消費支付體驗。根據京東科技的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超過10萬人在京東APP上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近38萬個數字人民幣子錢包推送到了京東APP,累計訂單數超過24萬筆。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此前表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已有超過155萬家商家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支付,累計交易筆數超過1.5億筆,涉及公用事業、餐飲服務、交通、零售及政府服務等多個領域。
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寬,數字人民幣生態建設的巨大市場空間逐漸顯現出來。但易綱對于數字人民幣的發行規模表示,央行數字貨幣的使用和推廣應遵循市場化原則,即發行數量取決于老百姓的需求。易綱同時表示,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幣投放過程中仍起到核心作用,確保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調控的能力,避免出現指定運營機構“貨幣超發”的問題。
楊德林表示,當前數字人民幣的推廣仍需要逐步進行,通過更多的場景形式向普通民眾推廣數字人民幣的使用,最終為企業降低成本,為消費者創造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支付環境。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熱點:數字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