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瀏覽:292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產業界需要圍繞規劃中提到的重點領域,打造融合創新的區塊鏈應用,充分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和提升業務協同能力方面的核心價值,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
規劃中還提出了建設區塊鏈基礎設施、推進大數據與區塊鏈技術的深度整合應用、加速新技術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等重點任務。
魏亮表示,《規劃》通過構建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動技術融合創新以及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點任務,與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等戰略相結合,為未來五年區塊鏈發展提供了明確的路線規劃。
《規劃》明確提出增強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并指出當前全球范圍內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仍處于起步階段,不同組織和企業選擇了不同的切入點。規劃中提出了建設統一化、跨鏈互通、通用型和專用型的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網絡,為開發者提供統一的運行環境和技術服務,提升區塊鏈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能力。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我國已有超過1400家區塊鏈企業,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同時,我國還擁有40多個區塊鏈產業園區,并在專利申請數量方面居于全球領先地位。區塊鏈技術應用也快速拓展到供應鏈管理、數據流通、智能制造等領域。
然而,隨著區塊鏈的高速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魏亮指出,區塊鏈領域的發展仍然面臨核心技術亟待突破、融合應用尚不成熟、產業生態有待完善等挑戰。
在核心技術方面,密碼算法、共識機制、智能合約、數據存儲等關鍵技術進展較慢,同時也存在安全性、可信性和擴展性等問題,不同鏈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仍然存在困難。
在融合應用方面,受制于底層技術、場景和商業化等因素,目前尚未實現規模化應用落地。
在產業生態方面,國內外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仍待完善,這限制了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當前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也缺乏統一的標準規范。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魏亮提出產業界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努力。一是圍繞規劃中提到的重點領域,打造融合創新的區塊鏈應用,充分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和提升業務協同能力方面的核心價值,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二是集聚產學研用多要素價值,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校和研究機構搭建區塊鏈創新聯合體,加速技術創新成果的孵化。三是繼續探索跨鏈互操作、開放源社區等方面的建設,優化區塊鏈產業生態,加速技術融合和鏈間互通。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已經在區塊鏈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涵蓋政策支持、標準制定和產業平臺等多個方面。為了落實好《規劃》,中國信通院將繼續在技術研究、標準規范和評估評測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動區塊鏈的研究和發展。
總結來說,區塊鏈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重要演進,為數據管理和價值釋放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推進技術融合創新,我們可以更好地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和提升業務協同能力方面的核心價值,并促進區塊鏈與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