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瀏覽:353
菜場老板和Uniswap誕生!自動做市商
大家好,我是扮豬不吃虎,歡迎關注我的頻道。
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用于交流,不代表任何建議。
很早我就說過,區塊鏈未來的方向應該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而去中心化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今天開始我們來聊一聊,去中心交易所的龍頭Uniswap。
第一,去中心卻在中心交易
過去區塊鏈的代幣交易,一直備受詬病。我記得有一個圈外人,他說你們總是說這個去中心化多么好,但是你們現在的交易都是在中心大所上進行的。前兩天大所的老板還成了首富了,這不就是個笑話嗎?
去中心化網絡獲得自由,但是人家斷網、插針、不讓你交易、卷款跑路,你有辦法嗎?
說得非常對,這也是區塊鏈的硬傷。像比特幣這種東西被發明出來以后,僅僅能夠用于比特幣內部的鏈上轉賬。而如果你要進行交易的話,這就非常麻煩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中心化的大所,像我們知道的三大。
那這就又繞回去了,這就是一個中心化的機構,號稱去中心,去中介,結果中間自己的核心是個大中介。
不光是交易所自己作惡,還面臨非常大的監管壓力,一旦對交易所下手,那么整個區塊鏈就為之一振,比如著名的九四事件,大家都心有余悸。
這樣的現狀,激勵人們想一種辦法,怎樣以去中心的方式進行代幣之間的交易,起碼是一條鏈上的交易。于是Uniswap就誕生了。
第二,自動做市商
什么是做市商?很簡單,就是撮合交易,幫助達成交易的人。大白話就是,菜市場老板。
比如說吧,你要去買白菜、買豬肉,你總得去菜市場市集中交易。其實交易所和菜市場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這就引出了傳統的交易模式,所謂的訂單簿模式。做市商也就是菜市場的老板。提供一個交易的平臺,你要買什么樣的白菜,什么樣的豬肉,你要幾斤,產地在什么地方,新鮮不新鮮?這些東西都會以訂單的模式記錄下來,然后找到匹配的人。
打個比方,假設你要三斤五花肉,要新鮮的,你把它寫清楚,然后菜老板把它公布在菜市場。
我看到之后,覺得這個東西很匹配我的需求,于是我報價給老板,咱倆就可以成交。來辦在中間抽一點手續費。
看到了沒有?最關鍵的這一步,撮合價格是人為進行的。這就是Uni要改變的地方。
Uniswap本質上講,只是以太坊上的一段程序,一個小的DApp。這個DApp的核心,就是要解決一個東西和另外一個東西成交,成交的價格是要多少,而且還不能人為匹配。
這就是AMM,自動做市商機制(Automated Market Maker)。我之前在介紹DeFi的時候,曾經寫過,這里再簡單介紹一下。
這里有一個函數。我們構造兩個大池子,一個池子放的全是白菜,一個池子放的全是豬肉。然后假定,100kg白菜換100kg豬肉。
我們把白菜和豬肉都換成代幣,一個是X,一個是Y。那么X乘以Y等于K,100×100=1萬。
注意,這個1萬是定死的,是個常數。只要去交易,就會服從這個恒等式。一邊放進去多少白菜,通過這個公式算出來。那邊的豬肉減少多少,拿走。
注意看恒等式。假設你在左邊放進去十個白菜。白菜就變成110kg。拿走多少豬肉!用1萬 ÷ 110,就得到了90.9公斤豬肉。用100再減去90.9,你能拿到的豬肉就是9.1公斤。
什么情況?本來十斤白菜換十斤豬肉,現在只能換9.1了。少的這0.9,就是中間的損失。用過Uniswap的人都知道,這就是損耗的由來。
后面我們會詳細介紹Uniswap的具體細節。
第三,為何是DeFi
最后我們聊一個問題。區塊鏈過去一直出不了圈,從去年開始,去中心金融DeFi,這個賽道開始火起來了,為什么是DeFi而不是別的呢?
因為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數據量也許不大,但是它所代表的價值非常大。非常適合區塊鏈的特點。區塊鏈太慢了。
比如說吧,你在鏈上轉賬,可能就是兩串數字,對全網公布,但是它代表的價值可能是成千上萬,如果與現實兌換,可能代表一大筆財富。
相較于這類應用,如果是存儲的應用,信息量就非常大了,一篇文章、一部電影就是大量的信息。所能承載的價值,卻不如去中心化金融這么大。這就是為什么FIL就是不行,ETH就是行。
DeFi實際上是在玩數字游戲,不需要大量的信息交互,卻利益巨大,于是就火起來了。
來源:扮豬不吃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