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瀏覽:261
這其中的去中心化,我們要怎么理解呢?
大概是這樣三個方面:
第一,準入門檻,遵從規則,不尊叢人。
其實是一個批準機制。
大白話就是,挖k的門檻,只有有了k機,才能參與網絡,維護賬本,分享收益。關鍵在于這個門檻不能太高。而且是不能人為批準。
區塊鏈的運行是靠各個屌絲節點的wk來進行運轉的,保證整個網絡的安全與效率。
全網同時更新一段時間內的轉賬賬本,或者程序合約運行的情況。以此來保證整個網絡的安全。
本質上是把過去中心機構給全網提供的信任,變成了各個節點共同提供信用,大家遵守一套規則。
比如說某一個項目方,他們搞了一個項目,然后在網絡上公布這種項目的機器配置。你在市場上可以買到相應配置的機器,然后接入網絡。這就算去中心化。
關鍵在于,你進入和退出網絡都是自愿的,只要你花的起錢,買得了這種設備,而且設備必須在公開市場上買。
同時,你不需要項目方的任何人給你批準,給你牌照,你就可以加入。你想離開的時候,把機器拔了就行了。
所以本質上不是人說的算,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群人說了算,所有的節點說了算。把對個人的信任變為對群體的信任。
第二,硬件要求不能太高,不能機構獨享。
如果說這個網絡帶寬要求特別高,到普通的機器根本無法承受。那就只有大型的機器,中心化的機構能夠進入,這就不叫去中心化。
再比如說某一個項目方,他們自己設計了一套非常復雜的機器。里面有他們自己的零件,自己的配置,必須要買他的東西才能參加這個網絡,這也不叫去中心化。
如果說這個網絡普通的電腦就可以進入,或者不那么要求高的節點,可以進入網絡,有非常多的節點同時做事情,還有網絡帶寬要求也不那么高的。那這就算是比較好的去中心化。
所以直觀上來講,如果各個節點都是平等的,而且他們的數量非常多,這就是比較好的去中心化,比如比特幣和以太坊,他們的礦工節點都以萬為單位來計算。
第三,假設網絡都是壞人,沒有可信任這一說
最后,去中心有一個非常強的假設呢,就是參與到網絡中的各個節點都是不可信任的,什么意思?大家都是裝逼販子,都是壞蛋,都可能算計別人。都非常自私。
而不是說在中間的某一步,我們可以依靠某一個節點或者某一個人來為我們服務。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fil,前一陣子弄了一個web3storage,說是要存儲真實有效數據。
具體的方法,你可以通過他的官網,把你的數據給到他的官網,官網再來分配數據,這一步實際上就不是去中心化的,完全是由項目方說了算的。這就不是去中心化。并沒有明顯突破。
有沒有看到區塊鏈的價值在哪里?
來源:扮豬不吃虎
Cosmos: 去中心化區塊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