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瀏覽:295
今天本文將從公鏈經濟機制的不可能三角與技術機制的不可能三角兩個方面分析一條公鏈的價值。
公鏈,其價值上限之高一直深受許多投資者的青睞,而今年以來不斷有公鏈項目爆發并讓參與其中的人獲得超額收益,更使公鏈板塊的項目受到大眾的。
然而現在市場上較出名的公鏈項目就多達四五十種,而且還不斷有各種各樣類型的公鏈被開發出來。這種情況下,作為投資者,該怎樣發現潛力公鏈呢?或者說如何內行的分析自己所看到的公鏈項目呢?
技術模型不可能三角:艱難的抉擇
我們知道,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安全和效率,也同樣制約著所有公鏈項目。幾乎所有公鏈項目在進行開發時,都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對三者進行重要性排序,或者說在三者中尋找平衡點,從而使開發出來的公鏈符合市場的需求,并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從“去中心化”來說,設置參與的門檻越低,能參與共識的人就越多,越有利于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對于整個公鏈網絡有很多好處,例如:容錯性能力強、不易被攻擊、數據無法篡改等,這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生態的建設,從而使公鏈的價值也跟著水漲船高。參與門檻的設置可以有很多種表現,比如說對每一個參與共識節點的網絡帶寬的最低配置設限,不高于20Mbps等。
從“安全”來說,公鏈是否需要全部節點同步與驗證,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鏈的安全級別,因為在公鏈網絡中,其正確性與安全性依賴于一些節點的背書。比如在基于PoW的鏈中,每一個礦工挖出區塊時都需要保證其是正確的,可以說全網中每一個節點都幫用戶防范非法交易;而基于PoS或DPoS的鏈中,是超級幣印礦池節點對區塊的正確性背書。所以相對來說,基于PoS或DPoS的公鏈比基于PoW的公鏈有更多的安全性弱點,但其性能相對更高,因為其區塊確認時間相對更短,這是一個高安全性與快速確認時間的取舍。
從“效率”來說,最終確認交易的平均吞吐率即TPS數據的大小可以看出一個公鏈項目的效率如何,性能是否夠高。高性能的公鏈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快速的處理更多的交易,從而承載更多的項目,更豐富的生態。
目前來說,針對不可能三角,每個公鏈項目都必須給出自己的方案,比如高性能著稱的公鏈側重于效率;去中心化的公鏈側重于去中心化;新型資產公鏈側重于安全等。
在現在的市場中,并沒有哪種方案占據絕對優勢,或者說絕對的正確,只要這個公鏈生逢其時,或者讓自己的技術特點與目標受眾結合的較好,就是好公鏈,從而價值大爆發。例如今年的DeFi、NFT等熱潮,需要更快的交易速度與更低的gas,高性能著稱的公鏈項目就趁機快速崛起。
如果后續你看到有公鏈項目聲稱自己高TPS,可以無限可擴展時,那么就需要看一下在不可能三角中,它放棄了哪一角?而它聲稱的點是否符合目前市場的需求,它放棄的點是否會對它未來要做的事情產生致命影響?就可以大致看出這個公鏈項目是否靠譜,未來是否有爆發的可能。
經濟機制不可能三角:被設計的未來
如果說技術不可能三角的解決,是一個公鏈項目能否成功的地基,那么經濟機制的設計則是公鏈項目的上層建筑,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公鏈整個系統的上限甚至成敗。
公鏈項目經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