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瀏覽:288
實際上,今年5月起,“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互認系統正式啟用。從7月15日開始,兩地居民可以免除14天醫學觀察期通關。持有粵康碼通關憑證和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旅客可以正常通關。該系統啟用后,已有超過900萬人次通過健康碼通關憑證完成通關手續。從首次領碼到生成通關憑證的整個流程平均時長約為1分40秒,再次通關時獲取通關憑證的時間不超過3秒,實現了“快速轉碼、亮碼通關”的目標。微眾銀行區塊鏈為粵澳健康碼跨境互認提供了開源技術支持,幫助實現了粵澳兩地的“健康碼互認”。
區塊鏈技術為健康碼互認和居民隱私保護提供了解決方案。在“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的跨境互認中,涉及兩個難題。首先是健康碼生成和使用過程中的用戶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需要滿足兩地各自用戶隱私保護相關法規的安全隱私標準。其次,由于居民的個人信息和核酸檢測信息等只有本地權威機構可以驗證,澳門和內地相關機構需要在不直接傳輸和交換用戶數據的情況下驗證用戶提交信息的真實有效性,建立起跨地區的數據真實性核驗通道。
粵澳兩地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優勢解決了這一難題。據了解,該項目采用國產開源區塊鏈框架FISCOBCOS開發,并使用微眾銀行區塊鏈開源的實體身份標識和可信數據交換解決方案WeIdentity。它將健康碼相關信息轉化為加密的可驗證數字憑證,即使在兩地機構不互聯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驗證信息的真實有效性。當用戶需要跨境驗證健康碼時,無需在多個平臺重復填寫信息,系統在獲得授權后將自動為用戶轉碼。
舉例來說,澳門居民持“澳門健康碼”前往珠海時,可以在系統上申請轉碼,用戶將提交的信息轉至“粵康碼”,系統將根據防疫規則自動生成“粵康碼”。互聯網金融平臺收到用戶提交的信息,并結合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技術和密碼學方法,可以快速驗證用戶提交信息的真實有效性和是否被篡改。整個過程中,“澳門健康碼”和“粵康碼”的后臺沒有直接傳輸用戶數據,確保了“澳門健康碼”在生成和使用過程中用戶信息的安全和隱私保護,符合兩地相關法規的要求。
區塊鏈技術為數據要素流通提供了安全保障。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逐漸成為人類社會的基礎性生產要素,取代勞動力和工業的地位,數字身份管理和可信數據交換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據了解,粵澳健康碼互轉互認和粵康碼的應用首次實現了粵澳防疫數據的互信和互認。這種由用戶自行驅動的數據提交和核驗機制,促進了用戶在知情、授權和主導下的跨地區數據要素流通。
微眾銀行區塊鏈負責人范瑞彬認為,在跨境金融等領域,存在著跨機構的身份認證和可信數據流通需求。基于區塊鏈的分布式數字身份和可信數據交換解決方案可以通過鏈上摘要信息和數字簽名驗證數據的來源和對象,只有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才能被解密使用,并選擇性地披露給數據使用方,具有較強的隱私保護性。區塊鏈方案可以更好地滿足業務需求,促進跨境業務的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數據的價值,并對數據的所有權和隱私保護產生了更強的需求。區塊鏈技術結合了零知識證明、同態算法、安全多方計算、選擇性披露等數據隱私保護的前沿成果,是推動數據要素安全流通的重要一步。
來源:區塊鏈資訊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