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瀏覽:278
DeFi2.0被越來越多地討論,雖然討論的項目不同,這些項目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但至少說明過去的DeFi協議模式已經沒有討論的價值(你還會對AMM感到興奮嗎?),而新的模式還在探索中。
如果2022年DeFi領域依然有創新和熱錢,那么很可能出現在DeFi2.0的項目上,也就是那些革命性地改變流動性的項目,真正成為DeFi的基礎設施。
站在2022年初,我們看到DeriProtocolV3上線,它是DeFi2.0革命的第一步,帶來了"外部流動性池"。
在整個宏觀金融市場中,流動性非常重要,對于以AMM為基礎的DeFi協議來說尤其如此。
如果流動性池中的流動性不高,交易的滑點就會增加。
高滑點意味著用戶額外的負擔和風險,這會阻止用戶參與,導致用戶主要集中在本來流動性就很高的流動性池中,因此收益低。
反過來說,這對后來的DeFi協議也不友好,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吸引用戶將資金存放在自己的流動性池中,最常見且最簡單的方法是釋放更多代幣。
這似乎是一個死循環,但無法避免。
AMM當然非常好,讓每個人都可以在1分鐘內成為原本只有機構才能做的做市商,極大地降低了金融準入門檻,提高了資本效率。
但是DeFi1.0的流動性池仍然是分散的 - 盡管它們是"非托管"的,但實際上仍然托管在相應的DeFi協議中,對整個市場來說,流動性仍然是割裂的。
為了解決流動性割裂的問題,許多項目充分利用了DeFi的可組合性進行創新嘗試。
在早期,出現了像YFI這樣的機槍池,先集中流動性,然后進行更高效的流動性分發,并且用戶還可以獲得機槍池的獎勵。
還有像Stafi這樣為Staking資產提供流動性的質押衍生品協議,雖然資產仍然被鎖定,但它會將這些資產代幣化,用戶可以將其部署到其他地方。
這些項目在2020年初出現時被嘲笑為無限套娃游戲,但它們確實在不同層面上解決了流動性割裂的問題,提高了整個市場的資本效率。
它們在DeFi1.0時代試圖改進流動性分散在不同的DeFi中的現狀,從某種程度上是從自行車換成大巴,利用規模優勢提高資本效率,但根本的流動性割裂問題沒有改變。
DeFi2.0時代是更徹底的改進 - 直接建立一個流動性供應市場,即流動性即服務(Liquidity-as-a-Service)。
例如,最近討論非常多的Tokemak就是一個面向DeFi協議的流動性供應商,為Uniswap、Sushiswap、Balancer等協議提供流動性。
還有像Venus這樣的項目,雖然看起來是提供穩定幣的鑄造和借貸服務,但實際上是一個流動性供應市場,可以將流動性池開放給其他DeFi協議。
Venus最早開放給DeriProtocol(V3)進行外部托管。
DeriProtocol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衍生品交易所,在討論V3之前,有必要先回顧一下V2和V1。
DeriV1上線時推出了永續期貨,與其他全鏈上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相差不大。
而DeriV2首先推出了永續期權,這是DeFi世界中第一個原生的衍生品。
此外,DeriV2還推出了動態的混合保證金設計、動態的流動性提供機制以及一個流動性池中的多個交易標的等,總之是將不同資產放在一個池子里托管和結算。
這對用戶來說省去了不同資產間兌換的麻煩,不僅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即資本效率),而且還觸及了更廣闊的市場(無論是交易者還是LP,只要持有的資產是DeriV2支持的基礎代幣,都可以參與)。
雖然V1和V2的流動性仍然在Deri自己的流動性池中,但V3直接引入了外部流動性池。
無論用戶還是以交易者的身份存入保證金,DeriV3都不再將其放在自己的流動性池中托管,而是托管在流動性市場中。
具體來說,DeriV3為用戶部署了一個保險庫,然后通過保險庫將資金發送到流動性市場中,即外部流動性池,同時還能實時計算用戶的動態有效余額。
這樣做的好處是,流動性市場支持的任何代幣都將成為DeriV3自動支持的基礎代幣。目前這個流動性市場,即外部托管方是Venus。
當然,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用戶持有的資本還可以在流動性市場上獲得額外的利潤。
總結一下,最近出現了很多關于DeFi2.0的項目,它們都是基于流動性來提供服務,DeriV3不僅僅是簡單地利用DeFi的可組合性,添加了一個這么簡單的功能(就像機槍池為一個DEX提供支持),而是在產品層面上做出了配適(這涉及到DPMM,請參閱我們的其他文章)。
目前除了DeriV3,我們還沒有看到真正意義上采用DeFi2.0模式的DeFi協議。
來源:鏈茶館
熱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