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瀏覽:243
來源:Coinbase博客
編譯:胡韜
行業對于Web3給出了很多定義,但在Coinbase,我們通常認為Web3是一個利用區塊鏈技術的無信任、無許可和去中心化的互聯網。
Web3的定義特征是所有權。商業互聯網的第一次迭代(Web1)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是只讀的,而Web2允許用戶在集中式平臺(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上讀寫,而Web3則賦予用戶對其內容的完全所有權,數據和資產通過區塊鏈。它使用戶能夠自主讀寫。
在像Facebook這樣的第三方擁有你在Web2中的身份和數據的情況下,你在Web3中的身份可以在平臺之間流暢地移動,而你的數據不會被服務提供商捕獲和貨幣化。雖然Web2應用程序是中心化控制的,但Web3中的代幣授予用戶幫助管理他們使用的服務的權利,這代表了平臺本身的一種所有權形式。
考慮到這個框架,Web3堆棧是什么樣的?
Web3堆棧
Web3堆棧仍然是新生的和零散的,但隨著多年來的大量創新,它開始成為焦點。接下來的內容既不是相互排斥的,也不是完全詳盡的。相反,它是一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思考這種情況的框架。
讓我們從下往上開始。
協議層
在堆棧的底部,我們有協議層。這由底層區塊鏈架構組成,其他一切都是在該架構之上構建的。
比特幣是它們的鼻祖,雖然它在今天的Web3中并沒有發揮重要作用,但它開創了通過使用公私鑰密碼術讓某人擁有稀缺數字資產的能力。繼比特幣之后,出現了一系列第1層智能合約平臺,如Ethereum、Solana、Avalanche、Cosmos等,它們是當前生產中的許多Web3應用程序的基礎。
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有在它們之上構建的附加協議。比特幣擁有閃電網絡(用于快速和廉價支付)和Stacks(用于智能合約)等網絡。為了減輕其容量限制,在以太坊之上構建了多個第2層擴展協議。
隨著許多第1層和第2層網絡的興起,需要在它們之間架起橋梁。輸入充當高速公路的跨鏈橋梁,讓用戶將價值從一條鏈轉移到另一條鏈(可以在此處和此處找到有用的跨鏈儀表板)。
基礎設施層
基礎設施層位于協議層之上,由可互操作的構建塊組成,這些構建塊在執行特定任務時非常可靠。
這是一個密集且多樣化的層,項目構建從智能合約審計軟件、數據存儲、通信協議、數據分析平臺、DAO治理工具、身份解決方案、金融原語等所有內容。
例如,Uniswap支持將一種資產交換為另一種資產。Arweave使數據能夠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存儲。ENS域名可以當組合在一起時,這些類別原語就像樂高積木一樣,Web3開發人員可以使用它來構建應用程序。
用例層
在協議層和基礎設施層之上是用例層,所有這些都聚集在一起。
以像Axie Infinity這樣的基于區塊鏈的游戲為例,它使用以太坊代幣和NFT,可以橋接到名為Ronin的低成本/高吞吐量側鏈。玩家經常使用Uniswap將ETH換成玩游戲所需的代幣。同樣,去中心化博客平臺Mirror使用存儲協議Arweave來存儲數據。同時,它利用以太坊讓出版方獲得加密貨幣報酬,通常是通過將代幣定向到他們的ENS地址。
你會注意到Uniswap出現在我們的基礎設施和用例部分中。這是因為,雖然Uniswap的核心只是一系列智能合約,但它也提供了一個用戶可以直接與之交互的前端。換句話說,它同時作為一個獨立的面向用戶的應用程序以及其他Web3應用程序(如Axie Infinity)的基礎設施。
接入層
在堆棧的頂端是訪問層——作為各種Web3活動的入口點的應用程序。
想在Mirror上玩Axie Infinity或為你的內容付費?你首先需要一個錢包,它是大多數Web3應用程序的主要入口點。用戶需要像Moonpay、Wyre等法幣入口,或像Coinbase等加密貨幣交易所才能上手。
通過錢包中的一些加密貨幣,用戶可以前往像DappRadar這樣的聚合器,在一個地方瀏覽并連接到各種Web3應用程序。Rabbithole等其他項目幫助用戶發現和學習如何使用各種Web3應用程序。還有像Zapper、Zerion和Debank這樣的聚合器,可以幫助用戶跟蹤他們在各種應用程序中的所有活動和資產。
最后,我們已經接近一個未來,在這個未來中,已經聚集了加密社區的Web2平臺,如Reddit和Twitter,將成為Web3的入口點。Reddit期待已久的加密計劃將讓某些社區代幣化,用代幣和可能的NFT獎勵積極參與的用戶。Twitter已經擁有與比特幣閃電網絡的集成,讓用戶可以在BTC中給其他人小費。
不斷發展的堆棧
上面提到的協議、基礎設施、用戶應用程序和接入點構成了Web3的新生但不斷發展的世界:一個由用戶擁有的互聯網。除了所有權之外,Web3的強大之處還在于它的模塊化和互操作性。從本質上講,這意味著可以通過無數種方式組合上述堆棧來創建新的有趣的用例——我們預計這一特性將導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