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瀏覽:273
70年后炒股、80年買P2P、90年后炒幣、00后炒鞋,割完城市再下沉到農村。無論你處于什么年代,何種階層,總有一把鐮刀等著你。
那么,哪些是法律保護受害人的?哪些是生死自理,后果自負的?
法律不保護!
自從11月起,區塊鏈再度刷屏,各種披著虛假外衣,偷換概念的騙局也跟著又火了一把,花式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最近的一起斐訊“0元購”,“挖礦”賺取以太幣申請全額返現的案件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有“小華為”之稱的上海斐訊公司與華夏萬家(北京)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的“斐訊0元購”營銷活動,簡單來說就是只有購買上海斐訊旗下的產品就能獲得“K碼”,然后登錄“華夏萬家金服”的合作機構的APP,輸入K碼可激活“云算力”,通過云端“挖礦”賺取以太幣,并申請全額返現。
這環節(套路)有點像我們在商場里只要買夠998,就可以憑小票到一樓可以八折購買一條珍珠項鏈喲!
2018年6月,湖北的消費者鐘某看到這消息后,用了4374軟妹幣買了6件“E-star-I以太星球云算力”,隨后收到賣家郵寄來的“K碼”。
隨后,鐘某按照商家指南輸入激活碼激活云算力,開始云端“挖礦”,以賺取以太幣(ETH)。
結果發現登錄“華夏萬家金服”APP后卻發現不能返現。
憤而不平的鐘某以上海斐訊公司虛假宣傳為由,把該公司起訴至葛洲壩人民法院,要求上海斐訊公司返還購物款4374元,并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3倍賠償13122元,共計17496元。
但是結果去令人傻了眼!
一審法院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理由是鐘某明知“以太星球云算力”屬于虛擬貨幣范疇而購買,實際是投資虛擬貨幣的一種形式。該行為不受法律保護,更無法定懲罰性賠償的適用空間,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簡單一句話,投資虛擬貨幣這事,不受法律保護。
不服,鐘某向中級人民法院上訴,
熱點:虛擬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