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瀏覽:272
2月14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關于依法打擊惡意搶注“冰墩墩”“谷愛凌”等商標注冊的通告》,依法駁回“冰墩墩”“谷愛凌”等429件商標注冊申請,對已注冊的“雪墩墩”“谷愛凌”等43件商標依職權主動宣告無效。更早一點時間,“童話大王”因維權而停刊,中國知網侵權被告上法庭......一時間,有關商標、著作權、知識產權的事件不斷見于媒體報道之中。
有人將版權比喻為一個流動在數字化網絡世界里面的契約。雖然我國打擊侵權盜版的力度很大,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版權產業仍然停留在登記保護、確權維權的困境中而難以突圍。
2021年10月,中央網信辦會同中央宣傳部、國務院辦公廳等18個部門和單位組織發布的《關于組織申報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的通知》明確指出:“鼓勵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共同制定版權信息接入標準,并以公信力節點接入等形式深度參與版權區塊鏈建設,探索運用技術手段固定權屬信息,完成版權認證、登記、轉讓等流程操作,加快溯源取證流程。降低版權質押融資認證難度。”
區塊鏈能解決版權的痛點嗎?他們與文化和科技將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創作者版權的確權
科技的創新、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內容創作更易變現。創作者越來越多,侵權的人也屢見不鮮。對創作者來說,創作很難,但被侵權很容易,花了很長時間打磨的作品在網絡中一分鐘就被侵權。正如童話大王鄭淵潔所言:寫作40余年,30年都在維權。如何保護創作者的版權?
確權是版權保護的前提,只有證明作品是你的,才能以此進行維權。而維權難點就在確權上。區塊鏈重要功能之一是確定版權所屬,利用區塊鏈存證,對作品進行確權。以圖片版權為例,通過圖片確權、侵權監控、在線侵權取證、以及法律規定的侵權后最低賠償金,整個體系可以很好地保護圖片原創者。圖片如此,文字、視頻亦如此。“區塊鏈+版權”可以有效的解決創作者的確權。
而一旦產生版權糾紛,這種區塊鏈存證也會被司法認可。最高人民法院網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1條規定:“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互聯網法院應當確認。”
有的版權保護平臺不僅把區塊鏈來確權,而且還連接了權威司法機構,與公證處、司法鑒定中心建立聯盟區塊鏈,讓用戶的作品數據形成哈希摘要同步至各節點,作品的存證可被同步公證,同時對網絡侵權行為可以在線取證,這個取證過程也被公證,維權變得更為簡單。
二次創作者的版權保護
網絡科技的發展,讓文化產業與年輕人發生碰撞,這些碰撞發生在網絡文學中,發生在短視頻中,發生在文化創意中,每個人既是消費者可能也是創作者。除了原創者,每個創作者的版權都應該被保護,包括二次創作者和商家。
對二次創作者來說,因對原作IP有自己的創作輸入,他會面臨兩個問題,首先是如何能夠更便捷地低成本拿到這些授權,其次是他的創作是不是也能被認可,被保護,在未來的傳播中他們的勞動付出是否也能被認知。而對商家來說,無論是做實物產品還是做虛擬產品,他們考慮的是如何獲取更適合自己的IP,如何與自己產業進行定制化的再創作。
“每一個人的創作和擁有的權利都可以結合科技網絡,在傳播和流動的過程中被記載,被保護,被度量,甚至當發生問題的時候可以被追溯。”螞蟻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