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瀏覽:420
由于耗電量過大,近期,哈薩克斯坦對挖礦企業出臺了限電措施。被“限電”了,中國礦企還能繼續挖礦嗎?就此話題,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阿拉木圖辦公室主任、管理合伙人臧潔妹律師接受《今日絲路》報專訪。
比特幣挖礦,哈薩克斯坦已躍居全球第二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與其他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網絡“挖礦”的方式可生成新的比特幣,“挖出”的比特幣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全球目前約有2100萬枚比特幣,由于總數固定,隨著挖礦企業和人數的增加,得到比特幣的難度也越來越大,計算機的算力直接影響到挖礦的速度,因此,計算機耗費的電能就成為挖掘比特幣最大的成本。
從2013年起,比特幣美元的價格開始上漲,全球各地拉開“算力”比拼。
專業化的礦機提高了挖幣的幾率,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算力(挖礦產能)。
根據劍橋大學另類金融中心的數據,2020年,中國在比特幣挖礦上耗費電力約788億度,接近4300萬人口的阿爾及利亞全年發電量。
今年8月,哈薩克斯坦比特幣“挖礦”份額,由上年同期的4.57%升至18.1%,躍居全球第二。美國以超過35%的份額位居第一,俄羅斯以11.23%的份額位居第三。今年下半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挖礦企業和礦機托管業主紛紛前往哈薩克斯坦淘金。
“早在兩年前,就陸續有客戶向我們咨詢在哈投資比特幣挖礦的法律規定,今年相關業務迎來了井噴。”臧潔妹說,“今年5月份起,律所開始幫助中國礦企處理投資方面的法律業務,半年來,我見證了中國礦企從盲目到徘徊,再到重新投資的過程。”
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傳統投資項目停擺,律所主營業務之一轉變為向比特幣挖礦投資項目提供法律服務。截至目前,已為40余家中國礦企提供公司注冊、礦機托管及相關的法律服務工作。
“淘金熱”引發的“限電令”
雖然哈薩克斯坦禁止發行和轉讓無擔保數字貨幣(加密貨幣,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但對于加密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