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瀏覽:302
從2014年開始研究數字人民幣,時至今日8年時間過去,數字人民幣都已經接入了。
今天和你們聊聊黑馬體驗數字人民幣后的使用感受,和數字人民幣的定位是M0,也就是流通中的現金,理論上也可以像現實中的現金那樣可以實現完全的匿名。
在進到App之后,也的確如此,可以直接開通匿名錢包,即便你沒有相應的銀行卡,也能夠開通,這里的銀行只是一個運營服務的提供者,也不需要綁定身份證。
但這個匿名并不徹底。
首先是進入App是需要手機號注冊登陸,難道通過手機號不能查詢到個人信息嗎?
其次如果選擇開通匿名錢包,使用起來限制頗多。最多只能存入1萬元,單筆支付最多只能2000元,每天最多支付5000元。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也足夠,但想支付更多怎么辦?那就綁定身份證、銀行卡等,把錢包升級到三類或者二類錢包,但還是有限制的。
額度大的話,現階段的數字人民幣使用起來還是沒有那么方便。
但有個優點,因為數字人民幣是現金,轉入和轉出銀行卡都是不需要手續費的。就像是把我們到銀行里把現金存到銀行卡一樣,而從另一個角度上看,這又是一個缺點。
把錢存放于銀行或者在數字人民幣器等存放現金的地方沒有任何利息和收益。數字人民幣這個App只是一個存放現金的“存錢罐”。當然不排除以后App會接入理財功能,但數字人民幣本身是沒有任何利息的。
除此之外,數字人民幣的使用還有一些不便之處,這個不便之處不在于使用場景的限制,相反,數字人民幣使用場景還很多。
可以像App里還有個“子錢包”功能,里面有美團、餓了么、盒馬等眾多商家,可以在這些商家中創建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服務。
創建后,黑馬在美團上點外賣,可以直接使用數字人民幣付款。
使用場景沒有什么問題,很多主流的App都已經接入了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渠道。
最大的不便之處是充值數字人民幣錢包,錢包要有錢才能付款嘛。
充值錢包的途徑有兩個,第一個是綁定銀行卡,把自己的“錢包”升級成二類錢包。
第二個可以從手機銀行轉入,如果我們手機中有其他銀行App,那么可以直接從銀行App中充值錢包。
整體使用感受和如果“數字人民幣”是等同于現金的話,那么它并不是像信用卡那樣的電子貨幣。
但是“數字人民幣”不是線上貨幣,只是可以轉入轉出銀行卡不需要手續費的線上現金。
當然了,從支付渠道來看,數字人民幣和支付寶、微信等線上支付渠道是并行的,可以一起使用。
反正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數字人民幣”和傳統的支付方式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那么“數字人民幣”的推出有什么意義呢?
對我們普通大眾來說,大概是各大消費平臺時不時發放的數字人民幣消費補貼。
像美團現在推出的40元數字人民幣消費補貼。京東也有類似的活動。政府方面也會時不時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券。
通過發放數字人民幣,刺激消費,這里就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精準投放貨幣。
假以時日,如果數字人民幣普及,紙幣慢慢消退,對于國家而言,或許能夠更加精準的控制貨幣的發放。在經濟過熱時,可以精準控制貨幣的發行量,壓制商品需求,在需要刺激消費時,可以增加貨幣的供給量,發揮貨幣刺激經濟的作用。
相比于紙幣來說,數字化的人民幣更加溯源,能夠有效打擊“洗錢”這類的違法犯罪事件。
我們普通用戶,也能時不時地享受一下政府的補貼。
現在數字人民幣才開始起步,未來能發揮的作用,或許還會更大。出國購物以及跨境支付可能也會更加方便,這里就涉及到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了。
目前全球跨境銀行支付系統仍舊以SWIFT為主,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充當著主導地位。
但目前這一體系已經開始出現了裂縫,特別是俄烏戰爭以及西方的制裁,讓美元出現了“信任危機”,也讓很多國家開啟了新的國際貨幣結算體系主導權的爭奪,包括中國。
我們也有自己的一套跨境銀行交易系統CIPS,只是接入的銀行不夠多,適用范圍也基本是局限于亞洲。
數字人民幣或許可以打破這一困局,一個線上化的數字紙幣更加容易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貨幣回流渠道,進口大宗商品輸出數字人民幣,外商投資可以回流數字人民幣,形成一個閉環內的儲備貨幣。
總而言之,數字人民幣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東西,不會取代現有的支付方式,但是數字人民幣的暢想空間很大,并且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在數字貨幣的起步上遠比其他國家還要早,這都很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
只是擺在數字人民幣面前的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要有人用,才能形成“羊群效應”,而即便在國內,就有兩座大山擺在數字人民幣之上。
從支付渠道來看,數字人民幣又和支付寶、微信等平臺形成競爭關系。
該怎么讓更多人使用數字人民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