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瀏覽:316
比特幣的興起區塊鏈和比特幣并不是一回事。嚴格來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應用,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發展出來的。然而,有趣的是,區塊鏈的概念出現在比特幣之后。
區塊鏈的學術名稱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復雜,但對于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來說,只要理解其中的兩個關鍵詞,就可以理解區塊鏈的含義。
1.去中心化:以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小明在網上購買電腦時,需要先向某東(電商平臺)支付貨款,然后平臺通知商家發貨。幾天后,小明收到了電腦,在某東上點擊確認收貨,某東再向商家支付貨款,并記錄這個過程。這樣,一筆完整的在線交易完成了。
在傳統的在線交易中,消費者和商家之間必然需要平臺介入。盡管平臺能夠提供一定的交易保證,但同時也會收集大量個人隱私信息,例如姓名、電話和住址等。然而,在區塊鏈中,除消費者和商家外,沒有其他第三方存在。
那么如何防止消費者或商家作弊呢?中本聰想到了一種辦法:在一個不需要第三方平臺的環境中,消費者和商家各自有一個記錄本(數據庫)。無論發生何種交易,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記錄本上寫下:“X年X月X日,小A給小B支付了XX金額”。如果其中一方企圖作弊,除非他能銷毀所有人的記錄,否則無法作弊。這種措施確保了在沒有第三方監管的情況下,實現公平交易的可能性,這就是所謂的“去中心化”。
更準確地說,去中心化應該被稱為“人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大家只關注交易過程,并不需要其他任何信息。如果我們將每個個體看作節點,將隨時間變化的交易過程看作線,就會形成一張鏈網,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鏈”。
2.分布式賬本:回到上面的例子,盡管每個人在自己的記錄本上都記錄了交易發生的情況,但是當大家同時記錄時,就會遇到一個新問題——如何記錄呢?
因此,大家會選擇一種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記錄方法,并將這種記錄方法批量復制、分發給每個個體節點,一個區域內的所有成員共享、復制和同步的數據庫內容都是相同的。隨著記錄的增多,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塊”。結合之前的鏈,就構成了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的前景和發展:自區塊鏈誕生之日起,就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巨大的風浪。尤其是“去中心化”的理念,至今備受爭議。
支持者們認為,區塊鏈解決了困擾人類數千年的信任危機問題。因為在區塊鏈中,每個人都開放和透明,相互監督,不存在欺詐和虛假報告。然而,反對者認為,區塊鏈可能重塑現有的社會體系和商業邏輯,對于現代人類來說還為時過早。
總的來說,目前區塊鏈仍然是互聯網領域的熱門話題之一。它是透明和安全的,這種看似矛盾的特點非常適合未來互聯網的主流方向,例如推動自動化、數字化等。此外,在共享經濟、供電廠和房地產領域,區塊鏈的應用前景也非常廣闊。我國對區塊鏈技術非常重視,在2019年10月25日,北京新聞聯播專門抽出五分鐘報道了我國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的態度。
盡管目前區塊鏈仍然面臨許多問題,例如實際應用難度大、適用性差、認可度低等,但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經典的故事:
法拉第(電氣工程師)在展示圓盤發電機時,一位貴婦人問:“法拉第先生,這東西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回答:“夫人,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