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瀏覽:232
2022年第8期《求是》雜志刊登了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的文章《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這篇文章分析了我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所取得的顯著成果。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連續十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適時調整。特別是自黨的十九大以來,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的嚴峻形勢,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加力,更加注重針對性強的實施措施,致力于維護“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和“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本經濟運行安全)工作。財政支出持續增長,重點領域的民生事業和經費得到了有效保障。大規模減稅和降費政策得到貫徹實施,從“十三五”以來的六年里,累計減稅和降費金額超過8.6萬億元,市場活力持續釋放。同時,我們加強了政府債務管理,深化了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實施過緊日子要求,創新建立并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以推動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
一、財政實力更加雄厚,統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上,我國的財政實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從17.26萬億元增長到20.25萬億元,五年間總額達到了93.18萬億元;全國財政支出從20.31萬億元增長到24.63萬億元,五年間總額達到了115.48萬億元。教育科技、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的經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二、基本民生保障堅實有力,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我們將民生不斷增加投入,推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從2017年的3.42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29萬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從2.46萬億元增長到3.39萬億元,衛生健康支出從1.45萬億元增長到1.92萬億元。基本養老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低保等標準逐步提高。
我們支持脫貧攻堅工作,在2015年至今,中央、省、市、縣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近1.6萬億元,同時制定了多項扶貧政策措施,推動我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三、國家重大戰略有力支持,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
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對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持。過去五年間,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長了8.1%,我們在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方面進行了優化,推動了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不斷增強。
我們還出臺了一系列財稅政策,支持長江經濟帶發展、海南自貿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等,推動了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的提升。
我們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農民的生活和農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我們堅持資金投入與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相匹配,推動了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關鍵進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四、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我們加強了預算管理的科學規范,并全面推進績效管理改革。
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等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
我們陸續出臺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
創新建立并常態化實施了財政資金直達機制。
明確了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的職責。
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斷完善。
我們加強了財會監督,嚴格執行財經紀律,確保中央重大財稅政策的實施和落地。
五、有效應對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財政運行始終保持穩健
近年來,我們通過制定一系列監管制度,遏制新增債務增長,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在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增加的同時,穩步推進了地方政府債務處置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總的來看,我國的財政運行穩定健康,未來應對風險和挑戰的政策空間較大,財政可持續性增強。
以上內容參考了劉昆的文章《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
(策劃:黎海華 審核:吳強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