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瀏覽:373
近日,玉溪市公安局紅塔分局在檢查工作中發現,轄區內有不法分子打著環保公益的幌子推廣“GEC環保幣”。
下面小編來為大家揭秘GEC環保幣騙局。
騙人的組織 GEC是一個名為“世界環保基金會”的組織發行的虛擬貨幣,這個“世界環保基金會”聽起來倒是挺高大上,但實際一搜索,并不是什么官方組織機構,只是這個發幣方給自己起的名字,早在2019年6月就已被浙江省民政廳認定為非法社會組織。而且,GEC環保幣并不是國際認可的主流虛擬貨幣,甚至是否屬于虛擬貨幣、該幣的產生是通過運算方式還是運營方自行釋放等情況均無法查證。2022年,民政部門的官網上發布了一批被取締的非法社會組織,其中GEC環保幣郝然在列。
騙人的模式 GEC環保幣于2017年2月17日開始運行,發行速率按等比數列每五年減少一半,最終總量達80億枚。單枚GEC環保幣初始交易價格為0.07元人民幣,后上漲至數百元人民幣。注冊成為基金會會員之后,基金會會贈送新會員一臺微型云礦機,最多可挖幣2.1枚GEC環保幣,如果會員覺得贈送的礦機挖礦時間長、效率低,可在平臺交易中心內出資購買GEC環保幣,再到礦機商城用GEC環保幣購買效率更高的礦機挖礦,以挖出更多的GEC環保幣后銷售變現。在推廣過程中,部分參與者曾組織會員開展撿拾垃圾、種植樹木、推廣環保理念等公益活動,使參與者通過對環保活動的認同增強對GEC環保幣的認同。看似高大上的環保公益事業,類似虛擬貨幣的挖礦模式,加之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幣價持續高位運行,讓部分想發財的人躍躍欲試。
2017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出臺《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提示參與虛擬貨幣交易的風險;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再次明確指出虛擬貨幣不具有法律性,相關業務活動(包括境外虛擬傾向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屬于非法金融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強調了投資虛擬貨幣及相關衍生品,違背公序良俗的,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由此引發的損失自行承擔。
請大家擦亮眼睛,遠離騙局,警惕非法社會組織以環保公益為幌子,以發行、推廣和非法交易虛擬貨幣為噱頭,以免費注冊、無償贈送、保本高利為誘惑而實施的違法犯罪活動,以免上當受騙,甚至因參與大肆宣傳、推廣非法金融活動而構成犯罪。
套路解析 1. 口號一定要響亮。熊市整個市場變得冷冷清清,能繼續喊出雞血口號的也只有傳銷幣了。動輒“共同致富”“改變世界”,最不濟也要顛覆某個行業才行。而且還會號稱背景強大,甚至搬出“國家”的名頭。 2. 行業選擇高大上。傳銷幣包裝自己的時候,選擇行業一定要高大上——金融、慈善、公益、環保、能源等。這些都不是普通百姓經常接觸,也正是這樣可以胡吹瞎扯而不被揭穿。 3. 包裝越來越上檔次。區塊鏈是什么不重要,傳銷幣需要的只不過是包裝而已。國外空殼公司、白皮書、“精英”團隊和“國際化”的官網,一個都不能少。不得不說,傳銷“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一直在提高。 4. 自建交易平臺,數據不透明。區塊鏈核心要素就是數據上鏈,資金流向都可以查詢。但是傳銷幣就是一串數字,它們往往只能在自己的平臺上交易,也就是說只有受害者在其中交易。 5. 巨額收益誘惑。十倍只是小目標,百倍千倍也不是夢,輕輕松松實現財務自由。并且大部分傳銷幣都保證只漲不跌,不過一般都會限制提現。但實際上這些幣價等數據都是可以隨意更改的,畢竟交易平臺都是自己建的
熱點:g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