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4|瀏覽:242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騰訊總辦成員、高級副總裁馬曉軼也認為現在談論元宇宙的細節還太早,“如果看短期1—3年,我(對元宇宙的態度)比大部分人更加悲觀,看長線的10年之后,我會比大部分人更樂觀,會認為這些新技術的場景會為整個人類社會帶去很大的變化”。
在馬曉軼看來,實現元宇宙的一些關鍵技術會在2025—2027年之間大規模面世,而真正鋪開來做,要等到2030年,在這個時間表之下,現階段談元宇宙還是太早。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舉行的2022年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回答元宇宙相關提問時稱,元宇宙是非常火的話題,從全球來看,元宇宙的概念典型處在一個炒作期。
胡厚崑表示,華為是一個科技公司,越是熱鬧的炒作期越要冷靜,要透過喧囂看到本質,抓住了本質以后,我們就能更好的去做好準備。
IT之家了解到,元宇宙的概念始于1992年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創作的科幻小說《雪崩》。書中,斯蒂芬森描繪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數字空間“Metaverse”,為地理空間所阻隔的人們可通過各自“化身”相互交往度過、閑暇時光,還可隨意支配自己的收入。
新華社此前援引多名受訪人士的話提出,元宇宙蘊含社交、內容、游戲、辦公等場景變革的巨大機遇,是整合區塊鏈等多種新技術產生的新型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
不過,現今所說的元宇宙在技術上仍處于初期階段,大部分公司都只是剛剛起步。
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任朱嘉明教授曾表示:“元宇宙”的內涵是吸納了信息革命(5G/6G)、互聯網革命(web3.0)、人工智能革命,以及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特別是游戲引擎在內的虛擬現實技術革命的成果。”
熱點: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