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4|瀏覽:400
音樂流媒體的產品非常多,但卻沒有一個是完美的。 就拿國內的來說吧,主流的有QQ音樂、網易音樂、酷狗、酷我音樂等,但是因為版權、音質等各種原因,每家平臺都差點意思。
拿國外的流媒體音樂產品來說,大都是國外音樂的版權與內容,國內的好多歌曲在上面都找不到。 所以用戶們想要完美的音樂體驗只有下載好幾個音樂APP。
下面這期我就淺評一下國外人氣最高的幾個流媒體音樂產品。
1. YouTube Music YouTube Music的版權無疑是最多最全的,借助于VEVO的存在(一家由華納、索尼、環球三大版權方和google合作推行起的平臺),2018年,谷歌旗下的視頻網站YouTube推出音樂流媒體服務YouTube Music。 媒體稱YouTube Music將與蘋果音樂和Spotify等音樂服務展開競爭。用戶能夠在僅購買一份YouTube Premium的價格同時享受視頻+音樂內容,還是相當劃算的。 同時,YouTube Music在整合了Google Music后云盤音樂上傳存儲量可謂是相當給力,支持自己上傳的音樂,是在我目前所見的云音樂中誠意最足的。 但這也并不是說YouTube Music就全能了,首先作為一只視覺動物,他的界面UI和操作界面體驗相當一般,其次是YouTube Music音質遲遲扶不起來,只能叫“什么都有”,卻都不夠“精致”。 這或許就是過于求全留下的詬病吧,在我看來他更適合作為解決歌荒的救急工具。但是由于是谷歌的產品,在國內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翻越一些限制。
2. Apple Music 然后再說說果粉眼里引以為傲的Apple Music,無疑的是在蘋果生態上它的體驗是最棒的。 Apple作為iTunes Store的構建者,在歐美音樂的版權上,無疑拿捏得非常好,可謂是相當全面。加上今年又推出了Dobly Atmos杜比音頻、Apple ALAC高解析度無損音質,以及基于自家AirPods的空間音頻,解析度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4bit/192000Hz。 所以在我的觀點來看,聽歐美音樂時,Apple Music已經完勝其余平臺。說了它的優勢,也得看看價格,但相當戲劇性的是,以往一直以不具備性價比著稱的Apple,在使用教育優惠后,價格達到了再次驚人的5元人民幣/月。 我個人覺得它的UI設計是最好看的,但是操作邏輯還是有點不習慣。
3. Spotify Spotify嘛,網評褒貶不一,我個人體驗感覺有些好笑。一方面是因為網絡問題,從美區購買并不能直接連上,同時音樂庫并不如想象中全面,美區也沒有歌詞。但是如果加上自己訂閱的播客頻道,可能還不錯。 Spotify自吹其曲庫內容,實際上很大一部分都是播客的內容在支撐。價格一般般,如果選擇菲區,一年的家庭版價格只需60塊,可以直接聽歌,也不會再有歌詞的問題。但是在國內的體驗非常不好,還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工具才能使用。 但是它的UI設計也非常出色,我感覺和Apple Music相互競爭,甚至更好看一點。
總之,國外的這幾家音樂流媒體平臺確實不錯,他們的版權也非常廣泛,但大多是針對歐美音樂,國內的許多歌曲在上面是找不到的。 他們的APP設計非常簡潔,功能齊全,不會像國內的音樂APP那樣廣告特別多,還帶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內容,顯得臃腫。 但是對于國內用戶來說,使用這些平臺可能會有些麻煩。不過對于中國大陸的用戶來說,Apple Music非常友好,有能力的用戶可以試試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音樂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