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瀏覽:255
目前,美國通過制裁俄羅斯和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等手段,對歐洲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美國通過促銷軍火、能源以及操縱金融資本回流,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歐洲則成為了危機的主要受害者。盡管如此,面對美國不斷聲稱的“俄羅斯威脅”,歐盟仍然不得不努力與美國保持一致。評論引用了愛爾蘭籍歐洲議會議員克萊爾·戴利的話,認為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運并不能解決沖突,也不能拯救烏克蘭人民。制裁從未能阻止任何一場戰爭,而歐洲的普通民眾將為此付出代價。
歐洲在受到美國挑動后不斷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結果自身也受到了嚴重反噬。糧食短缺、難民增多、失業率上升、物價飛漲……歐洲已經成為這場沖突的主要受害者之一,面臨著嚴峻的安全挑戰。
一些觀點指出,美國不斷刺激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沖突,旨在鉗制和干擾歐洲的戰略自主進程。從歷史來看,集團對抗是國際安全的一大威脅。歐洲國家首先應該從自身利益出發,為歐洲的長期安全著想,找到與俄羅斯相處的平等方式,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而不是陷入“美國陷阱”成為其維護霸權的工具。
自俄烏沖突以來,美國不斷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9日,美國總統拜登還簽署了簡化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法案。一些前美國軍事情報官員指出,美國持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的做法與實現和平背道而馳,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鼓動戰爭。而美國簽署的有關烏克蘭的“新租借法案”更是火上澆油。美國并不愿意獨自承擔對俄羅斯“代理人行動”的全部負擔,而是正在向北約盟友施壓,擴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范圍和規模。與此同時,美國和北約似乎并不在乎烏克蘭軍人的生命。
綜上所述,看來美國似乎正在堅決地為俄烏沖突火上添油。這樣一來,作為“世界兵工廠”的美國就能在戰爭時獲得利益,在戰后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