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瀏覽:260
2021年9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要求全面梳理排查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嚴肅查處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
2021年12月,國家發改委又修改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在淘汰類的“落后生產工藝裝備”中增加了“虛擬貨幣‘挖礦活動”。
監管政策持續加碼,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正式被淘汰,這也為高校防范“挖礦”指明了方向。
為了明確“挖礦”的具體形態,找到“挖礦”的防范難點及整治措施,華中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化辦公室主任王士賢分享了自己的見解,以期為高校防范“挖礦”提供有效思路。
王士賢 華中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化辦公室主任
“挖礦”有哪些形態?
目前,“挖礦”在高校主要有三種形態:主動“挖礦”、被動“挖礦”和瀏覽器“挖礦”。具體內容及特點如下表所示。
三種“挖礦”形態的定義和特點
防范“挖礦”的難點在哪?
就目前而言,防范“挖礦”的難點主要有三。
1.管控難。校園網覆蓋面大,包括辦公室、實驗室、機房、學生宿舍等學校網絡環境,同時師生關于防范“挖礦”的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2.溯源難。校園網產生的實時海量日志、流量信息,使得數據分析難度加大,精準定位“挖礦”行為困難重重。
3.徹底阻斷難。無法全面掌握“礦池”信息,也就無法從源頭上完全阻斷“挖礦”行為。
如何防范“挖礦”?
防范“挖礦”,高校比較有效的措施主要是通過技術和管理雙管齊下,構建校園自動化“挖礦”監測、攔截與處置能力,把技管結合的工作落實,持續進行專項治理,都能取得顯著成效。
實踐成效
華中科技大學近期開展了“挖礦”專項整治工作,多措并舉,做好技術與管理工作,在阻斷“挖礦”行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成立工作專班。校領導高度重視“挖礦”專項整治工作,為此成立了由相關部門負責人員共同組成的工作專班,并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
2.升級技術防范體系。采取了一系列技術管控措施升級防護體系,加強了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常態化監測力度。采取的技術措施包括:廣泛收集“礦池”數據庫情報,添加到學校Panabit出口設備,第一時間攔截“挖礦”流量;編寫程序分析DNS查詢日志,實時比對查詢IP和“礦池”數據庫,統計我校存在查詢和連接“礦池”的IP;配置防火墻,防護特殊設備;在認證服務器上進行配置,避免認證終端長期在線,減少非必要互聯網連接,進一步降低設備感染病毒的風險。
3.加大力度、多渠道開展宣傳教育。通過校園網、企業微信、廣播等形式推送關于“挖礦”的風險提示、排查防范、警示案例等文章,引導教職工及學生正確認識虛擬貨幣“挖礦”的社會危害性,自覺抵制“挖礦”行為,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4.自查整改。發布了《關于全面排查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將排查治理納入網絡安全年度考核評價中,要求各單位自查是否存在虛擬貨幣“挖礦”行為。
5.嚴查嚴處、落實問責制度。對被上級部門及相關機構通報的、網絡中心監測發現的“挖礦”IP地址,一經核實嚴查嚴處。學校堅決不允許主動“挖礦”行為,避免感染“挖礦”病毒。加大查處力度,落實問責制度,對于整治查處不力的單位或領導,采取約談、通報批評或紀律處分等方式予以懲戒。
近期,統計數據顯示,華中科技大學查詢或連接“礦池”的疑似“挖礦”數據已逐步下降且趨于零,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挖礦”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校需持續推進虛擬貨幣“挖礦”專項整治工作,確保校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清零。
作者:王士賢(華中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化辦公室主任) 責編:陳永杰 礦機托管,買礦機,海外礦場找世鏈礦業。微信:juu3644
熱點: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