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瀏覽:260
據了解,豐年資本四期基金于2021年下半年啟動,歷史出資人的重復出資率超過40%,其中包括了中金啟元等國家級知名母基金。目前,多家機構LP和上市公司已基本確定將在后續終關之前加入基金。
豐年資本四期基金將繼續聚焦科技產業的投資,重點挖掘汽車、工業自動化、半導體、電子元器件、大數據和信息系統、關鍵設備等細分領域的優質項目。
目前,該基金已經投資和鎖定了超過6個項目,包括了航天航空和國防電子制造企業“同步電子”,國內最大宇航級太陽能電池外延片供應商“凱迅光電”,國內高性能應用交付企業“弘積科技”,國產工業軟件企業“華天軟件”等?;鹫w投資進度已超過20%。
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受國際局勢和國內疫情反復影響,今年以來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募資環境較為不振。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募集基金數量為1,374支,同比下降0.6%;披露的募集金額為409.2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2%。
與此同時,2022年第一季度早期投資、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投資總量均同比下降。其中,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投資金額同比下降超過47%,早期投資市場的投資案例數下降超過44%。相比2021年,2022年第一季度的大額投資案例明顯減少,投資規模超過10億元的投資案例占比由1.7%下降至1.2%,投資金額占比由42.3%下降至33.6%。交易均值方面,2022年一季度國內股權投資案例的均值僅為2731.73萬美元,環比下降25%,同比下降22%。
然而,國內投融資機構并非無所而是在不確定性環境下采取謹慎行動,市場出現分化趨勢。 按行業分布來看,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投資越來越集中在IT、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行業,2022年一季度近80%的投資案例集中在這些行業。
根據基金募集規模來看,股權投資市場的募集規模分化現象也越來越明顯。一方面,有許多大額基金設立,2022年第一季度募集規模在50億元及以上的基金共有15支,募集金額為1,213.88億元人民幣,占比近三成。其中包括了多支大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并購基金和產業基金等。另一方面,市場中超過半數的基金募集規模小于1億元,募集金額為294.40億元人民幣,占比僅為7.2%。
此外,今年上半年,國壽投資完成了新一輪300億元資金募集,國壽股權完成了100億元資金募集,中交基金、國投創業、智路資本等機構也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大額募資。
最近,易凱資本創始人兼CEO王冉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在市場低迷時,更多投資人會關注底層資產的價值和相對優質資產折價出售的機會,也會更加關注具有更強債權屬性和保本機制的投資產品。收入、利潤、EBITDA和自由現金流可能成為更多投資的硬前提。他強調,企業的故事只能在創業初期講,長大后就要看每個月能掙多少錢。
市場上可以明顯看到投資機構對熱門行業的偏好正在加強。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IT、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三大行業的投資案例數均超過400起,投資規模也均超過300億元,相對優勢十分明顯。
具體來說,2022年第一季度,IT行業的投資案例數仍排名第一,共發生540起;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中國芯片國產化趨勢更加明顯,半導體及電子設備行業的投資熱度不斷升溫,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排名也在上升,由2021年的第三和第二上升至第二和第一;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案例數為427起,投資金額為312.96億元,均位居全國第三。此外,由于產業轉型升級和互聯網監管力度加大等因素,機械制造行業的投資活躍度超過互聯網,投資案例數排名上升至第四。
從投資階段來看,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中后期的投資案例數占比最大,擴張期和成熟期的占比超過63.9%,比2021年上升了1.3%。從輪次分布來看,A輪投資案例數最多,位居全國第一;天使輪投資案例數超過B輪,位居全國第二,而且天使輪平均投資金額自2020年以來持續上升。總體來看,投資機構仍然存在一定的避險情緒,更傾向于選擇經過市場驗證的優質標的。
中科創星創始人米磊在采訪中表示:“我們在投資策略上的調整升級,一方面關注更核心技術的領域,現在大家都在看賽道,我們會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