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瀏覽:294
實際上,區塊鏈技術與金融行業的結合并不是偶然的。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數據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等特點。金融行業的基礎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合作,而區塊鏈的這些特點為創建信任奠定了基礎。在金融行業中解決信用風險、低效資金運用、高支付處理成本等難題上,區塊鏈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在現實中,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一個應用。在供應鏈金融、支付清算、貿易金融和金融交易方面,區塊鏈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發展空間。
首先來看供應鏈金融。在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可以將自己的信用通過區塊鏈傳遞給小微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例如,浙商銀行基于區塊鏈技術研發了應收款鏈平臺,將企業的應收賬款轉化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中國工商銀行也推出了工銀e信網絡融資金融服務平臺,已經注冊了500多家供應鏈企業,累計發放了超過30億元的貸款。
在貿易金融方面,通過記錄貿易融資業務的核心文件和關鍵流程,使貿易雙方獲取真實信息并利用智能合約快速執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市場信任形成,從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數據顯示,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項目一期上線運行一年多以來,已實現業務上鏈3萬余筆,業務發生筆數5000余筆,業務發生量約750億元。
盡管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但目前真正落地并產生社會效益的項目數量并不多。區塊鏈技術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因此我們需要理性看待。未來,需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的發展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支持,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加動力。盛松成教授指出:“區塊鏈技術有很大發展潛力,未來會有廣泛應用。但對于區塊鏈技術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來源:《人民日報》(2019年11月11日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