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7|瀏覽:286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討論區塊鏈技術的現狀和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為集體學習做了關于區塊鏈技術的講解。
《人民日報》30日在二版頭條位置解讀區塊鏈技術,透露了我國區塊鏈技術現狀。
那么,什么是“區塊鏈”?根據《人民日報》的解釋,區塊鏈可以被理解為一個分布式的公共賬本,賬本由各個區塊組成的鏈條連接。在傳統的記賬系統中,記賬權由中心服務器掌握。然而,在區塊鏈中,鏈條上的每一個點都能在上面記錄信息,構成點對點的記賬系統。這也就是為什么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技術。由于以密碼學方法加密,區塊鏈上的數據不會被篡改,保證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實性。
一個生動的例子是,在一個100人的村莊里,張三向李四買了一頭牛,付了1萬元。過去,中間人趙六需要轉賬。但是現在,張三可以直接將1萬元記入李四的賬本上,并且交易信息會傳遞到整個區塊鏈系統,使其他98個人都能看到這筆交易。整個交易過程都被系統記錄,也具有可溯源的優勢,防止出現賬本丟失或者被篡改的問題。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強調,我們要把區塊鏈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近年來,我國的區塊鏈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人民銀行將推出全新的數字貨幣(DC/EP),它將不是現有貨幣的數字化,而是基于區塊鏈技術推出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將會是全球首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目前,中國已經有超過20個省份在布局區塊鏈產業。
此外,我國領導制定了首個區塊鏈發票的國際標準。根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中國信通院、深圳稅務局和騰訊近日聯合代表中國,在國際電信聯盟(ITU-TSG16Q22)標準局提出了《區塊鏈發票通用技術框架》國際標準立項,這一立項獲得了成員國的支持并被順利通過。這意味著,區塊鏈發票的標準起草工作正式啟動。接下來,騰訊、中國信通院和深圳稅務局將聯合代表中國主導制定區塊鏈發票的標準工作,包括草案討論、修訂,直至標準發布。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