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7|瀏覽:236
2021年,“元宇宙”一詞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在不久前揭曉的“漢語盤點2021”中,“元宇宙”更是成為最熱門的“國際詞”。蘊含著社交、內容、辦公等場景變革的巨大機遇。那么,元宇宙將為教育帶來什么改變?我們該如何看待元宇宙?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發布的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元宇宙是一個新名詞,但不是一個新概念,當我們現在討論它時,更像是一些現有概念的融合,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都是構成元宇宙框架的要素。”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學堂在線總裁王帥國說。
在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場景交互問題上,王帥國認為,元宇宙是“數字孿生”與“虛擬世界”的兼得和交匯。
近年來,關于元宇宙的探索也一直未曾停止,為什么2021年元宇宙突然火了?“這既有技術原因,也有社會原因。”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史元春說,“技術層面,擴展現實、數字孿生、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網絡及運算等元宇宙的關鍵支撐技術不斷發展,諸多技術融合期待一個爆發點。社會層面,疫情也加速了信息技術的應用普及。”
元宇宙在教育中的應用已經開始顯露。全球頂級AI學術會議之一的ACAI,把2020年的研討會放在了任天堂的《動物森友會》上舉行;中國傳媒大學為了不讓學生因疫情錯過畢業典禮,在沙盤游戲《我的世界》里重建了校園,學生化身成為游戲人物形象齊聚一堂完成儀式。
“元宇宙特別適合運用于沉浸式學習,它給學生創造了更身臨其境的學習空間。”王帥國說,“以學習歷史為例,元宇宙技術下的課件、教材可以不局限于書本、幻燈片,學生可以自己行走在古代街頭,見證那時的社會風俗,甚至能夠和杜甫吟詩作對。”
元宇宙的另一重要作用是節約教育成本。“在科研教育中,元宇宙技術可以模擬出昂貴的教學設備,還原機械設備的同時,還能夠輔助教師進行教學。”史元春說,“元宇宙技術可以大大節約教育成本。應用到人體解剖、手術模擬、化工實驗等領域,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實驗損耗,在高危險系數的實驗中更能起保護師生生命安全的作用。”
此外,元宇宙中的“理想課堂”還可以提升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置設定自己喜歡的任何形象,授課教師也可能是司馬遷或者愛因斯坦。”王帥國描述出元宇宙下有趣的課堂場景,“每個反應可以變成一個具象化的符號,比如某個學生對教師的講解表示疑惑,頭上就會蹦出一個問號,方便教師及時捕捉反饋。”
然而,史元春也指出了元宇宙教育應用存在的問題。“虛擬世界也存在著倫理道德,政府、社會各界要負起責任,監管網絡空間,保障網絡空間安全,防止技術被濫用。”史元春說。
“另外,我們也要加強對元宇宙的學術性研究。具體運用到教育上,應順應學生規律,加強對不同年齡、年級和學情的學生在元宇宙環境中的學習適應能力和學習效果的探討,推動元宇宙教育的科學化。”王帥國表示,“在未來,元宇宙還可能會給教師帶來新挑戰,職業身份面臨轉型,不斷衍生出新的職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