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7|瀏覽:251
最初的區塊鏈起源于比特幣,被視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據庫。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以集體維護的方式建立了一個可靠的數據庫。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不依賴第三方、通過自身分布式節點進行網絡數據的存儲、驗證、傳遞和交流的一種技術方案。因此,從金融會計的角度看,可以將區塊鏈技術看作是一種分布式開放性去中心化的大型網絡記賬薄,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采用相同的標準加入自己的信息,持續滿足各種需求帶來的數據錄入需要。
區塊鏈技術實際上是多種技術整合的結果,包括密碼學、數學、經濟學、網絡科學等。這些技術以特定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新的去中心化數據記錄與存儲體系,并打上時間戳,形成一個連續的、前后關聯的誠實數據記錄存儲結構,最終建立起一個可信的數據系統。
區塊鏈技術反映了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所有系統都有一個數據庫。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互聯網發明以來最具顛覆性的技術創新之一,以分布式算法、密碼學和數學為依據,在無法建立信任關系的互聯網上,無需借助任何第三方介入即可實現共識達成,以極低的成本解決了信任與價值的可靠傳遞難題。
比特幣點對點網絡將所有交易歷史儲存在“區塊鏈”中。區塊鏈在持續延長,而且新區塊一旦加入區塊鏈中,就不會再被移走。區塊鏈實際上是由分散的用戶端節點并由所有參與者組成的分布式數據庫,是對所有比特幣交易歷史的記錄。
區塊鏈是公開的,可以在每一個離線比特幣錢包數據中查詢。輕量級比特幣錢包使用在線確認,即不會下載區塊鏈數據到設備存儲中。
數字貨幣容易被視為一種新的貨幣,但實際上其底層技術的意義和價值遠大于其貨幣屬性。以比特幣為例,它實際上是一個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網絡平臺,這樣一個網絡平臺依托的正是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是依靠區塊鏈技術構建的全球點對點網絡平臺。在數字貨幣領域,區塊鏈也被稱為區塊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