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瀏覽:331
回答是:并不那么安全。科學研究機構Javelin Stategy & Research的數據表明,“2017年國外真實身份詐騙的受害人達到了1,670萬人,創下了去年的記錄水平”。許多大型企業和組織,如微軟公司、IBM和聯合國組織,都在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而亞洲地區,占全球人口數量一半以上、人口密集的地區,在個人身份信息安全與驗證行業中表現出色。
數字時代有兩大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騰訊與中國公安部聯合推出了網絡身份證eID新項目,類似國外的社會保障號,基于公民身份證號,并與公安機關的數據庫查詢相接。同時,阿里也在開發阿里巴巴身份寶。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在新聞報道中稱,上述身份證件應用軟件使我們可以隨時處理“做自己的英雄”的問題。但亞洲小企業卻提出了“更強的解決方法”。
“通常稱之為更強的解決方法,其中一種因素是人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分散的,”區塊鏈技術身份認證系統軟件IDChain的創始人Rita Chao說。“我們都知道網絡黑客。由于傳統非分布式架構有核心連接點,網絡黑客一旦攻擊,可能導致系統崩潰。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的分布式系統設計更為牢固,網絡黑客要攻擊區塊鏈技術上的每一個連接點,才可以讓系統癱瘓。”
IDChain開發設計用于銀行開立賬戶業務流程的區塊鏈系統,致力于安全地認證銀行間市場的客戶信息并推動信息的同步升級。
區塊鏈技術是BTC背后的技術。盡管中國政府對BTC傳出了限令,但區塊鏈技術的創新使用價值毫無疑問。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在近期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將現在的區塊鏈技術比作互聯網技術。他說:“如果互聯網技術在創辦之初就被否定,也許我們現在還要用筆和紙進行通訊。”
區塊鏈技術的優點之一是其遍布賬本的作用,這一功能將每一次信息互動都記載在區塊鏈技術的每一個連接點上。這種算法設計讓偽造信息變得幾乎不可能。
在IDChain上,第一次使用者在自己的手機應用程序里輸入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到銀行開立賬戶時,銀行根據手機應用程序驗證這些信息。通過驗證的信息儲存在區塊鏈技術的一個連接點中,并獲得區塊鏈技術的認證,以后此客戶去其他銀行開立賬戶時,就能立即通過在手機應用程序中輸入信息來進行身份驗證,并授權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區塊鏈技術認證。客戶還可以根據手機應用程序實時監控自己在數字貨幣上的信息。
IDChain的技術原型由IDChain與中國香港應用研究院合作開發,該科院曾與香港金管局和中國香港五大銀行成功地開發了一個應用于銀行開立賬戶的區塊鏈概念驗證系統。IDChain的整體目標是成為中國金融機構、地區銀行和信用評級的權威所屬。
“IDChain經常與分布式系統個人信息交換服務平臺公信寶進行比較,”Chao說:“我們非常賞析公信寶和CEO黃敏強在數據傳輸安全系數方面所做的努力,但IDChain并不是在做數據傳輸,我們的重點是身份驗證。”
無論是數據傳輸還是驗證,Chao和黃敏強等創業者有著相同的理解,“現在僅僅是區塊鏈技術的起點,其中蘊含著很大的潛力機遇。”
Chao說:“我們已經準備好改變我們的命運和生活方式了。”
IDChain官方網站:idchain.live
熱點: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