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瀏覽:783
各國政府會決定該國的貨幣發行量,但在決策時會考慮科學因素,比如該國的經濟總量、經濟增長情況、M0/M1/M2等等。因此,實際上貨幣發行量是由政府意志決定的,政府想印多少鈔票就印多少。
原則上,貨幣發行量應該是由市場需求決定,央行可以控制。如果市場需要的資金多,央行就應該投入更多資金,以避免資金短缺。貨幣發行量指的是一國發行的貨幣總量,包括流通和非流通貨幣。在這些貨幣中,流通的貨幣也就是現金流通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的數量。
貨幣流通量與社會商品流量相符合是貨幣流通規律的根本要求。因此,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貨幣發行的依據是社會總產品及其增量。這個理論的基礎是馬克思的貨幣流通公式:商品價格總額/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
紙幣發行量規律是按照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為基礎,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紙幣發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而現在,世界各國都采用紙幣流通而不再采用金屬貨幣。
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量由整個國家的生產力來決定。宏觀上,國家在確定貨幣發行量之前必須要對國家的生產總值進行預估。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量要等于國內商品總值,也就是說一份商品必須對應著一定的貨幣量。
發行貨幣是中央銀行的一項職能,它不僅是調節國內的供需平衡,還在一定范圍內調節通貨膨脹。因此,它是一項關系國家發展進度的重要政策,而且不能隨便發行。此外,人民幣也只能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流通,并不是無條件的可換購貨幣。貨幣的發行量取決于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通過銀行發出的貨幣總量,包括在市場流通和非流通的貨幣。其中,市場流通的貨幣也就是現金的發出量,指在一定時間內銀行發出的一定數量的現金。其計算公式為:商品價格總額/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
在一定時期內,國家發行紙幣的數量是由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決定的。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為限度,但在一定時期內,發行多少紙幣是由國家規定的。紙幣的面值(如1元、10元、50元、100元)也是由國家規定的。
綜上所述,貨幣發行量由政府意志決定,但考慮到一些科學因素;貨幣發行量應由市場需求和央行控制;它是由整個國家的生產力來決定的;銀行作為貨幣發行主體是調節國內供需平衡和調節通貨膨脹的;紙幣的發行量是由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決定的,必須符合具體的規定。希望這些解釋對你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