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26|瀏覽:2856
繼臉書(Facebook)把自己公司的名字改成Meta之后一直對新概念保持低調態度的微軟終于放下矜持,高調加入了元宇宙的開拓大軍。有趣的是,微軟帶給元宇宙的第一款產品叫做Mesh for Microsoft Teams。這是什么樣的產品?微軟官方解釋是,該產品主要實現混合現實功能,將辦公協作功能帶入元宇宙。也就是說,現在人們可以在元宇宙中使用Excel制表、用PPT做幻燈片了!看到微軟這款新產品,打工人們不禁感嘆:果然是打工人,打工魂,即使躲進了元宇宙,終究還是逃不過打工的宿命啊!
臉書和微軟對元宇宙的青睞當然不是個案。事實上,自從元宇宙的概念爆炸以來,一些公司一直聲稱自己是元宇宙公司。例如,許多人以前做過VR企業說他們做的是元宇宙,因為人們通過它們VR眼鏡可以看到另一個不同于現實的世界;很多以前玩游戲的企業也說自己在做元宇宙,因為玩游戲的時候,人的精神會飄向游戲創造的新世界,還是沉浸式的。不知道這些公司在做類似的宣傳時是否相信自己的說辭,但至少身邊大部分朋友對這些說法的反應是:就這樣?那么,問題在哪里呢?為什么這些企業在某種意義上確實把人帶入了一個新的世界,但人們直觀地認為這些不足以作為元宇宙?答案很簡單——很多自我標榜為元宇宙的項目其實是有形無實的。從構詞的角度來看,元宇宙是Meta和Verse的合體詞。Meta是希臘語中超越的意思,而Verse則是宇宙(Universe)簡寫。顯然,這樣的構詞結果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元宇宙要想成為元宇宙,必須滿足兩個層面的要求:一是要超越;二是要復制。
所謂超越,需要的是元宇宙必須與現實世界不同。在元宇宙中,人們必須能夠做一些現實世界中做不到的事情。所謂復制,是指需要在元宇宙中建立類似現實世界的社會運行邏輯。從具體設計來看,元宇宙的規則不必與現實世界完全一致,否則元宇宙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然而,一些決定現實世界運行的關鍵邏輯和規則必須在元宇宙中找到對應,否則人們很難將元宇宙視為真正的世界。從操作上看,建立一套與現實世界相對應的操作邏輯,恐怕比創造各種迷人的操作邏輯要好VR特效難上不知道多少個數量級。從這個意義上看,如果我們要想創造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最艱巨的挑戰,恐怕還是在元宇宙運行規則的復刻上。元宇宙的運行規則可能是多層次的。在諸多的規則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其中的經濟邏輯。那么,在未來可能到來的元宇宙當中,經濟邏輯究竟會怎樣?或者說,它們應該怎樣?抱著這些問題,我們不妨來作一番暢想吧。
稀缺的構建
在思考元宇宙的經濟邏輯之前,我們不妨先思考一下現實世界中的經濟邏輯?,F實世界中,經濟邏輯的起點是什么?似乎每本關于經濟學的課本都有不同的答案。有的說有效,有的說價格,有的說產權。在我看來,其實這些概念都可以從一個更原始的概念——稀缺(Scarcity),衍生出來。
所謂稀缺性,是指人們欲望的無限性與現實條件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我們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欲望,這種欲望是無限膨脹的。沒吃飽的時候想吃飽,吃飽了想吃好,想穿得更好……欲望的膨脹總是無窮無盡的。但與欲望相比,現實條件總是有限的,隨意的買買很快就會掏空我們的錢袋。面對有限的預算條件,我們必須收斂無限的欲望。在做購物決策的時候,要給所有的欲望排序,確認哪個更重要,哪個相對次要,哪個先買,哪個先放。
在經濟學教科書中,這種心理排序被抽象出來,這就是效用的概念。因為各種物品都能給人帶來各種效用,所以人們會爭奪它們。這時,誰擁有某物,誰不擁有,誰能控制某物,誰不能等待問題就變得非常重要。于是,產權的概念應運而生。有了產權,人們就可以定分止爭,從而避免為獲得某物而訴諸暴力。這時,市場的手段,即用自己擁有的東西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成了配置資源最重要的方式。如果一個人是理性的,他在購買商品的時候總是在自己想要的東西和一切之間精打細算。他們需要盡最大努力在市場上討價還價,這樣他們所占有的東西才能盡可能多地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通過市場上無數個人的交流,形成了對世間萬物的供求,供求決定了世間萬物的價格。
通過以上簡單的推演,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效用、價格還是產權,都可以還原到稀缺的概念。在現實世界中為什么會有稀缺似乎不言而喻,因為物理規律決定了這一切,原子世界決定不可能支撐我們所有的欲望。但是在元宇宙中,稀缺的概念本身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元宇宙是一個比特世界。歸根結底,里面的一切都是一串代碼,可以通過簡單的修改代碼來獲得。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即使在現實世界中,人們也可以調整對大腦的刺激來實現。在這種情況下,稀缺性本身可能不存在。
那么,元宇宙真的不稀缺嗎?當然不是這樣。事實上,即使在元宇宙中,稀缺性也會存在。而且,必須有。虛擬經濟學(virtual economics)領域先驅,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愛德華·卡斯特羅諾瓦(Edward Castronova)曾經解釋過數字條件下稀缺性存在的必然性。他認為,稀缺性的存在其實是人們為了提升自己在虛擬世界的體驗而做出的人為設定。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喜歡有自己的個性,有差異化的物體是個性在外界的投射。
試想,如果所有的人只能夠吃一樣的東西、穿一樣的衣服、住一樣的房子,那么這個世界將是多么無聊啊。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即使從技術上看,人們完全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獲得任何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也必須人為地制造出差異化和稀缺來。應該說,卡斯特羅諾瓦的以上觀點是頗具吸引力的。作為特殊的虛擬世界,在元宇宙當中,這個邏輯當然也依然成立。不過,在我看來,除了這個理由之外,在元宇宙當中設定稀缺性,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要確立起人們建設元宇宙的激勵基礎。
在大多數想象版本中,元宇宙不是一個一次性整體形成的世界。相反,就像現實世界一樣,它本身可以不斷進化。這種進化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比如在一些元宇宙元素的游戲中,整個世界的建設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合作越好,游戲中的世界發展越好。對于一些更開放的元宇宙,參與者不僅需要在元宇宙內部合作,還需要在游戲之外改進游戲代碼,甚至更新硬件。參與者付出越多,元宇宙發展越好。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激勵每一個參與者,讓他們保持足夠的敬業精神成為一個問題。
經驗告訴我們,當參與合作的人數較少時,相對容易協調每個人的激勵。很多時候,人們可以依靠自己內心的道德準則或者為愛發電的沖動來解決所有的問題。但當合作規模擴大時,單純依靠自愿和利他的道德沖動,很難長期保持每個合作伙伴的參與熱情。比如早期互聯網上的很多論壇,在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會陷入混亂或者沉默。因此,為了維護社區的長期活力,我們必須能夠建立一套相應的激勵,讓每個人的努力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人們需要在合作中引入可以用于激勵的價值。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必須首先創造它的邏輯起點,即稀缺性。
雖然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在像元宇宙這樣的虛擬世界里,稀缺性并不像現實世界那樣來自物理規律的限制,而是來自人的構建,但現實是真的。事實上,人們現在做的許多工作都是試圖在元宇宙中建立稀缺性。比如現在的數字水印和數字權利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簡稱DRM),以及非同質化通證(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等重要技術,其實都是為了構建稀缺技術。以前很受歡迎NFT為例,很多人都認為,這將是支撐未來元宇宙發展的一項關鍵技術。但是,NFT有什么用?其本質是可以在元宇宙中創造差異化和稀缺性。在元宇宙中,人們可以無限復制數字創造,稀缺性可以不存在。NFT技術,每一件物品都可以被貼上獨特的標簽,或者被賦予特殊的含義,從而成為獨特的東西。這樣稀缺就產生了。
價值的確定
在稀缺性之后,元宇宙經濟體系有了自己的邏輯起點。理論上,現實世界中所有的經濟概念都可以進化出來。和現實中一樣,人們可以通過在元宇宙中不斷的互動,逐漸探索出各種物品的相對價值。其實很多大型網游都能看到類似的做法。事實上,早在十幾年前,一個價值交換系統就在古代游戲《黑暗破壞神2》中自發演變而來。游戲中的符文被玩家用作描繪價值的一般等價物,用于交換各種道具。這里的交換策略不是游戲開發者給的,而是大量玩家在長期的交互過程中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規律。在有元宇宙概念的游戲中,通常會引入通用證書(Token)系統,所以這種價值的自發演變會變得更快。
在游戲中,一個物體可以值多少通行證,可以和其他物體交換,可以自發安排清楚。我覺得既然游戲是這樣,未來更大規模的元宇宙實踐當然可以實現類似的過程。與現實世界不同,在元宇宙經濟體系發展之初,現實世界已經成為前期存在。因此,現實世界對元宇宙的影響可能成為元宇宙價值決定的重要因素。
實際上,現在很多元宇宙中的資產都是通過直接拍賣直接配置的。Axie Infinity、Decentraland、Sandbox在有元宇宙概念的游戲中,都有土地拍賣的概念。參與其中的玩家可以像參與現實世界的土地拍賣一樣,在虛擬世界購買房地產,而荷蘭拍賣是實現這筆交易的最重要手段。從交易結果來看,這些虛擬土地的價格通常很貴。例如,2021年6月,Axie Infinity9塊虛擬土地888.25以太坊(ETH)高價出售,根據以太網當時的價格,這些虛擬土地的成交價格約為150萬美元;2021年7月,Sandbox上面積超過530萬平方米(注:這里的平方米是指24*24點陣)虛擬土地以近88萬美元的價格出售。
顯然,通過上述拍賣,元宇宙中物品的價值可以很容易地與現實世界建立一定的錨定。根據每個物品與現實世界的價值比,元宇宙中這些物品的交換價值可以更容易地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