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24|瀏覽:2863
簡而言之,以太坊(Ethereum)是將比特幣中的一些技術和概念應用于計算領域的創新。比特幣被認為是一個系統,它保持了一個安全記錄所有比特幣賬單共享的賬簿。以太網使用了許多類似比特幣的機制(如區塊鏈技術和 P2P 網絡),維護一個共享的計算平臺,可以靈活安全地運行任何用戶想要的程序(當然也包括類似比特幣的區塊鏈程序)。為了更好地理解以太網,我們先回顧一下過去。
中本聰在 2009 年度開發的比特幣在金融領域往往被認為是非常激進的。比特幣作為數字資產的第一個典型代表,沒有人背書,沒有固有價值,甚至沒有集中的發行者和控制者。作為整個比特幣實驗的一部分,區塊鏈技術被用來實現比特幣系統的共識機制。目前,該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最常用的例子是一些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包括用鏈上的資產代替定制貨幣和金融工具的彩幣應用,管理物理設備所有權的智能資產應用。一些復雜的應用包括使用代碼直接控制數字資產的智能合同應用,以及基于區塊鏈的分散自治組織(DAOs)等等。
在以太網出現之前,有許多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項目試圖實現上述區塊鏈應用。但這些項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同時支持一個或幾個特定的應用。以太網之所以能超越這些項目之前的局限性,是因為它的核心思想:以太網需要實現一個內置編程語言的區塊鏈協議。由于它支持編程語言,理論上任何區塊鏈應用都可以用這種語言來定義,然后作為一種應用,運行在以太網的區塊鏈協議之上(翻譯:該協議的意義與互聯網時代 TCP/IP 有些協議是拼寫的)。
與以往的項目不同,它們各自為政,分別定義自己的區塊鏈協議,每個協議只支持一個或幾個特定的區塊鏈應用,并且不兼容。此外,基于以太網支持編程的區塊鏈協議不僅可以實現上述提出的各種區塊鏈應用,還可以實現未來人們沒有想到的全新區塊鏈應用。也就是說,以太網定義的區塊鏈協議使得區塊鏈應用開發者有可能高效快速地開發頂層應用。
比特幣經常被稱之為“全球賬簿”,盡管這個賬簿記錄的僅僅是一種貨幣——比特幣的全部賬單。相應的,以太坊可以被看作一臺“全球計算機”:一個任何人都可以上傳和執行應用程序,并且程序的有效執行能得到保證的地方,這種保證依賴的正是以太坊系統中魯棒性極強,去中心化的,由全球成千上萬的計算機組成的共識網絡。以太坊,以應用于比特幣和其他系統中的區塊鏈技術作為基礎,同時,也以比特幣和其他系統中的密碼學和經濟刺激手段作為計算安全性的保證。但是,由于其對于編程語言的支持,以太坊得以開啟更大的可能性。
舉個具體的例子,想象一下使用 Slock(基于以太網的物聯網平臺)提供自行車租賃服務的場景。自行車所有者將擁有一個 Slock(智能鎖)安裝在他們的自行車上,并在以太網區塊鏈為自行車注冊一份智能合同(一個計算機程序代碼)。接下來,任何人都可以向智能合同發起發送一定數量數字貨幣的請求。合同收到這個請求后,會自動將這個數字貨幣轉發給自行車所有者,并記錄一個狀態。
這種狀態用于表明這個數字貨幣的發送者剛剛獲得了一定的所有權,比如這輛自行車未來三個小時的使用權。接下來,這個人可以在三個小時內通過智能手機向他們轉移 Slock(智能鎖)發送特定的簽名信息,這條簽名信息會打開車上的這把鎖。上述的整個租賃過程,都沒有涉及任何中心化的支付處理機構,即使是 Slock 這家公司本身。因此,使用類似 Slock 鎖的人不用擔心 Slock 公司倒閉后,不用擔心服務商突然開始被征收高額費用,更不用擔心自己的私人交易信息全部落入某一方手中。
基于以太網的其他區塊鏈應用還包括各種金融合同——從簡單的實體資產(黃金、股票)的數字化應用,到一些復雜的金融衍生品應用,互聯網基礎設施更安全的更新和維護應用(如 DNS 和數字認證),不依賴集中式服務提供商的個人在線身份管理應用(因為集中式服務提供商很可能有一定的后門,窺探你的個人隱私)。除了已經被很多創業團隊實現的 100 除了各種區塊鏈應用,以太網還被一些金融機構和銀行財團(如 R3)類似三星,Deloitte、RWE 和 IBM 這些大公司的密切關注也催生了一批區塊鏈應用,如簡化和自動化金融交易、跟蹤商家忠誠指數、實現電子交易分散的禮品卡等。以太坊的目標本質上是將區塊鏈技術的分散性、開放性和安全性引入幾乎所有可以計算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