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瀏覽:373
相信昨天很多人都在關注 Balaji 和 Medlock 的百萬美元對賭事件,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Coinbase 前 CTO,硅谷著名投資人,比特幣核心粉絲,網絡國家提出者 Balaji 轉推了推特聯合創始人 Jack Dorsey 的一篇推文:【超級通脹正在發生,這將會改變每一件事情】并評論到 Jack 是對的,超級通貨膨脹正在到來,購買比特幣并從交易所中取。
之后有一位叫 James Medlock 的人喊話,打賭 100 萬美元美國不會進入超級通貨膨脹,隨后便是 Balaji 的應戰,如果比特幣在 90 天內價格突破 100 萬美元,Balaji 將贏下這場對賭,于是這一場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為了整個市場的熱點話題,那么什么情況下比特幣才會突破 100 萬美元。
菠菜認為比特幣價格突破 100 萬美元最大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出現一場十分嚴重的金融危機,美元出現超級通脹使得美元大幅貶值,物價飆漲,所有人手里的美元購買力都被稀釋導致比特幣以美元計價突破 100 萬美元,而現在美國面臨的局勢也符合接下來 Balaji 補充的各種資料所營造的氛圍。
相信大家也知道最近硅谷銀行等一系列暴雷引發了人們對于中心化金融系統風險的恐慌情緒,如果我們去回顧過去 08 年金融危機,美聯儲開啟了一系列救市印鈔計劃,但美聯儲的救市政策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金融體系的潛在問題,如過度杠桿化、不透明的金融工具和監管缺失等,只是一定程度上把問題推到了未來。
當我們去回顧中本聰在比特幣創世區塊中的那句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在 08 年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許多國家的政府和央行實施了大規模救助計劃,試圖穩定金融市場,但實際導致了給未來埋下一顆更大的雷,這也寓意著中本聰對現有金融體系的不信任。
而正是最近市場上蔓延的恐慌情緒以及最近美國的一些動作如巴菲特與拜登團隊討論如何應對銀行危機,引發了許多人對中心化金融體系更多的不信任,這也帶起了一波市場對比特幣敘事的炒作,我們可以看到銀行股暴跌的同時比特幣卻逆勢上漲,這也引發了大家討論比特幣到底是風險資產還是避險資產的話題。
而正是這種恐慌的情緒泛濫以及大家對超級通脹的擔憂,這場 Balaji 的對賭事件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在菠菜看來,這整場事件其實就是 Balaji 利用市場情緒進行的一場對比特幣的營銷事件,只花了 100 萬美元的成本就可以帶動市場購買比特幣的情緒,而相信 Balaji 從比特幣的漲幅中獲得的利潤將遠遠高于 100 萬美元,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就要說到什么是超級通脹?簡單理解就是貨幣購買力大幅貶值,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津巴布韋,2008 年,津巴布韋官方公布的通貨膨脹率估計超過 11,200,000%,在此期間,津巴布韋政府發行了世界上面值最大的 100 萬億津巴布韋元,而這 100 萬億面值的津巴布韋幣甚至買不來一卷廁紙。
而除了津巴布韋這種小國家外,歷史上也有大國出現過貨幣體系崩潰導致的大通脹,比如在 1998 年俄羅斯的盧布危機,簡單來說就是當時俄羅斯政府在一系列不利因素的作用下,無法償還債務,導致盧布大幅貶值和國內經濟陷入困境,當時盧布大幅跳水,據說貶值甚至超過 100 倍(菠菜沒有找到具體數據)。
而我們知道美聯儲為了在疫情期間刺激經濟大放水導致的通脹而選擇加息縮表,但你們知道到底印了多少錢嗎?如果我們去看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你會發現美聯儲在 2020 年疫情期間印的錢超過了人類有史以來所有貨幣總量!08 年金融危機救市計劃印錢的貨幣總量增長在表上也顯得有點渺小!
所以大家對于超級通脹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就像馬云當年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的演講上談到的,美聯儲在這次疫情中的大放水將對未來產生遠遠超乎我們想象的影響,并且我們也無法得知現有金融體系存在著哪些雷還沒有爆,未來人類的貨幣體系會走向何方菠菜也不知道,但是關于 90 天內比特幣會不會沖上 100 萬美元的事情,菠菜的想法是 99.99% 不會(留 0.01% 怕被打臉),為什么呢?
如果我們拿當年俄羅斯盧布危機的大通脹來預測美國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危機導致美元大幅貶值的話其實是錯誤的,美元是這個世界上最特殊的貨幣,因為美國有美元霸權,如果說盧布出現問題那是俄羅斯的問題,而如果美元出現問題那就是全世界的問題,因為美元可以把通脹轉嫁給全世界。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在未來 90 天美元體系出了問題,美元面臨大幅度貶值的風險,如果真到了這種地步,到時候全世界都需要給美國來擦屁股解決問題,為什么呢?
因為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元大幅度貶值會對全球經濟體系產生嚴重影響,菠菜舉幾個例子:
國際貿易受阻:美元貶值意味著其他國家法幣升值,而許多國家的出口和進口業務都是以美元為結算貨幣進行的。美元貶值可能導致這些國家的出口價格波動,進而影響出口收入。同時,進口商品的價格也可能發生變化,對各國的進口成本產生影響;
儲備貨幣價值下降:許多國家將大量外匯儲備持有為美元。美元貶值意味著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價值將減少,對其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造成威脅;
貨幣戰爭風險:為了應對美元貶值帶來的壓力,各國可能會采取貶值本國貨幣的措施來保持出口競爭力。這可能導致一場全球范圍內的貨幣戰爭,最終破壞國際經濟秩序。
所以一旦美元出現面臨超級通脹的風險,全世界都需要付出行動來拯救美元,就像當年 1985 年五個主要工業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簽署的“廣場協議”,目的是通過各國政府的協調來降低美元的匯率。
當時的背景是 1971 年美國取消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之間的固定匯率聯系,使得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開始浮動。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波動較大。當時美聯儲采取了一系列緊縮貨幣政策,但最終美國貿易逆差擴大,國內經濟受到壓力。而高匯率導致美國出口受阻,進口商品價格相對便宜。這使得美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對美國制造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政府尋求與其他主要經濟體達成協議,以調整美元匯率。當時這五個國家主要通過各國央行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具體來說,這些央行用自己的貨幣購買美元,以增加美元的供應。當美元的供應增加時,它的價值就會下降,這樣一來美元的匯率就降低了。這也是給美國“擦屁股”的一個典型案例。
而廣場協議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日本資產泡沫和德國對歐洲貨幣體系的影響等,所以說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具有特殊地位,美元的匯率波動不僅影響美國經濟,還會對其他國家以及整個世界的經濟秩序造成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