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9|瀏覽:382
江蘇省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一審對15名涉案人員處以2年至1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等判決結果,事實清楚,定罪量刑適當,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幣圈亂象層出,業內多有詬病。這是國內首起以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的特大跨國網絡傳銷案?;仡橮lusToken平臺,此前被說成是“幣圈第一大資金盤”,其實是以區塊鏈技術為噱頭,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打著提供數字貨幣增值服務的幌子,承諾高額返利,吸引廣大群眾參與。
近年來,傳銷犯罪手段不斷翻新,隱蔽性、迷惑性不斷增強,“互聯網++”讓傳統傳銷騙局產生不少“新變種”。
分析此類犯罪特點,其一是誘惑十足,承諾低風險高收益;其二是以新型技術或概念打造“傳銷噱頭”,披上“資本運作”“會員制”等外衣,為非法項目進行華麗包裝;其三是公司化運作,網絡組織架構完備,分工協作特征明顯,線上線下多渠道推廣造勢;其四是多具有跨國網絡組織,從事境外傳銷活動。
以PlusToken案為例,該平臺沒有任何實際經營活動,會員間按照推薦發展的加入順序組成上下線層級,并根據發展下線會員數量和投資資金的數量劃分等級;通過設置智能搬磚收益、鏈接收益、高管收益等收益方式進行返利。經專業機構鑒定,其層級有的多達3000多層。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說白了,就是直接或者間接以“拉人頭”數量及繳費金額面對巨大信息差時,一些投資者因為對新技術不了解,在明顯偏離合理的收益回報誘惑下,很容易上當。
需要強調的是,投資者應具備基礎性常識,即拉人頭分利潤的做法就是違法的傳銷行為。談項目、做生意,首先要清楚地對產品、客戶、利潤進行分析,多問問是什么、怎么操作。否則,就很容易被花里胡哨的概念和高額收益所蒙蔽。
諸多案例一再提醒,回報率明顯高于行業或者銀行理財、投資利息的,大多是超高風險甚至詐騙行為。然而,很多時候,這些提醒往往被當成耳旁風,投資者最終吃虧上當。因此,要堅持樹立合理的財富觀,認清各種“資金盤”、“虛擬貨幣”的網絡傳銷套路,努力做一個聰明的投資者。
來源:中國經濟網